开封:沧桑巨变黑岗口

2025年09月22日 来源:开封市人民政府

  开封,古称大梁、启封、汴州、汴京,北依黄河,与之为邻。

  由于黄河“善淤、善决、善徙”的特性,历史上开封黄河决口频繁。位于开封城市西北的黑岗口险工,遭洪水侵袭尤甚。

  开封黄河是黄河下游“豆腐腰”河段,而黑岗口险工更是“豆腐腰”中的“豆腐腰”。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黑岗口险工陆续被整修、改建、加高、加固,形成现在的规模,工程长度5695米,有85道坝、垛、护岸,提高了工程防洪标准,增强了工程抗洪能力。黑岗口险工是黄河防汛重点防御部位,防汛地位十分重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不仅仅带来美丽的风景,更能增加城市底蕴。“一城宋韵半城水”真实贴切地形容出黄河水与开封之间的关系。

  黑岗口险工很早就建立起引水设施。1935年,黑岗口虹吸工程建成,引黄河水经开封城入惠济河。1953年,在黑岗口险工40护岸上新建虹吸工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河上第一座虹吸工程。1957年建设的黑岗口引黄闸,是河南黄河南岸的第一座引黄闸,后分别在1980年、2014年进行改建和除险加固。重建后的黑岗口引黄闸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每天黄河水源源不断地顺着干渠流向开封市区工厂、农田、千家万户。黄河水让开封更灵动,让百姓更幸福。2020年春天,黑岗口险工迎来新的“变装”。同年3月,黑岗口生态修复绿化工程开工建设,依附黑岗口险工30坝,是开封沿黄生态廊道建设的重要节点工程,同年5月建设完成。该项目以黄河大堤为界,北靠黄河,南邻黑池,占地面积200多亩,入口处设置迎客松,中轴线以樱花、海棠形成花海景观,建有河势观测台、安澜石、幸福桐、党史文化长廊、镇河铁犀、法治文化广场等。

  每逢节假日,这里便是游玩的好去处。人们或登河势观测台欣赏大河风光,或抚摸福桐感慨岁月风霜,或碑石下合影留念……到处充满了生机,俨然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油画。

  当生态的观念在心里种下,“植”此青绿便成为一种时尚,开封黄河人在向“绿”而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立足开封“北美”城市功能布局,按照“一轴、一带、两线、三片区、十五个景观节点”要求,高标准打造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带,在建设中凸显“生态修复、保护为先”的理念,注重保留原有的林田湿地坑塘,种植泡桐、柳树、国槐等乡土树种,以特色小乔木、花灌木、景观草等作为点缀和补充,营造自然式生态景观,凸显复合型廊道功能,带动高质量发展。成功实现总长88.04公里廊道慢行系统全线贯通,着力推动廊道提质升级。增植巨紫荆、高杆石楠、栾树、银杏、白皮松等彩叶和常绿树种,建设黄河颂文化园、林则徐治河文化广场、埽工文化广场等生态景观节点,完成绿化任务209亩。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这几年,开封黄河湿地环境越来越好,白天鹅、豆雁、灰鹤以及国家一级野生动物大鸨的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黑岗口、柳园口、谷营等地的湿地已经成为它们相对固定的家园。根据开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监测,黄河进入枯水期,黑岗口险工附近出现大片滩涂,大批候鸟前来觅食、歇息。

  黄河安澜是众望所盼,也是沿黄百姓走向富裕的保障。

  南北堤村是紧邻黑岗口险工的一个村子,以前交通不便、环境恶劣,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南北堤,南北堤,户户门朝西。妇女编蒲包,男人捞虾米。”一到秋天,大风吹起,黄沙漫天,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近年来,随着沿黄生态廊道的建设,小村庄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旁堤上绿树成荫,村里道路平坦整洁,农家小院优美雅致,村子变美了,游客多了,村里开起了30多家民宿、农家乐,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南北堤,南北堤,家家有新居。水塘变良田,胜似小江南。”一首新的童谣吟唱开来。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黑岗口之变,犹如一个温暖美丽的触角,延伸到沿黄村庄百姓家家户户,提振了黄河儿女的精气神儿。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黑岗口也是,未来会更美,百姓会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编辑:何山 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