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经会同有关单位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围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口岸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口岸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以航空和铁路枢纽口岸为龙头,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指定口岸)为支撑,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的口岸体系,服务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二是枢纽口岸能级持续提升。郑州航空口岸围绕“空中丝绸之路”建设,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推动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的“双枢纽”合作发展,形成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2024年完成国际地区货邮吞吐量47.2万吨,同比增长22.6%,连续8年排名全国前5位;完成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77.8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依托铁路口岸,加快推进以中欧班列为载体的“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力发展铁海联运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超过1.4万列,形成涵盖25个境外直达站点、8个出入境口岸的国际物流网络和“1+N”境内外物流枢纽体系;推行“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放行;积极发展“班列+”业态,开行跨境电商、国际邮件、煤机设备、新能源汽车、水果冷链等特色专列,加快推进郑州国际陆港建设,一体打造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大产业。三是综合保税区成为开放型经济重要平台。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自封关运行以来,进出口总额稳居全国综合保税区前3位。2024年全省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总额达到4488.2亿元,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4.7%。四是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指定口岸)加快发展。邮政口岸获批升级为全国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新增进口邮件“一点清关”、出口商业快件等功能;依托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常态化开行绿豆专列;2024年进出境邮快件量达到1008万件,同比增长18.9%;进口水果量同比增长149.7%,进口食用水生动物量创历史新高。五是开通水运集装箱航线42条,2024年全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085万吨、10.9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9.8%、20.4%。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借鉴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开放通道效能。加力复制推广航空“双枢纽”模式。按照“稳西、强北、拓南”的思路,完善中欧班列线路网络,积极推进东盟、中亚等境外集散中心和合作园区建设。拓展至沿海港口铁海联运班列业务,推行“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监管模式,推动海港功能向内陆延伸。二是持续拓展口岸功能。加快建设郑州国际陆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邮政航空枢纽、跨境电商空运中心、航空前置货站等项目。积极推进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和保税物流中心申建。完善内河港口保税、查验等功能。推动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试点措施,加快智慧口岸试点建设,拓展完善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不断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三是加快培育口岸经济。加强航空口岸与跨境电商、文旅协同发展,争取航空公司、跨境电商平台在郑增加运力、拓展业务,提质发展国际邮件枢纽口岸,优化完善生鲜冷链等货物“绿色”通道政策。推动中欧班列运贸产联动,大力拓展“班列+口岸”“班列+产业”“班列+综合保税区”等模式,深挖适铁型货源,持续提升特色专列服务效能,积极引进大型国际物流贸易商,加快布局建设大宗物资交易分拨中心。推动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提质增效,提升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协同性和适配性。加密水运集装箱航线,推动装备制造、粮油加工、船舶制造等临港偏好型产业集聚。四是强化人才等要素保障。高质量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加快培养一批非通用语种、涉外法治等“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人才。加强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建设高水平理工类研究型中外合作大学。支持“职教出海”,打造“大河工坊”境外办学品牌。
感谢您对我省口岸建设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部门:省政府办公厅 联系电话:0371—69698820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