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龙门石窟景区游客量持续保持高位。李卫超 摄
核心提示
“五一”假期,洛阳市文旅市场火力全开,全域共接待游客736.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15亿元,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老城区“盛世隋唐”沉浸式街区再现古都风华,日均客流破10万人次;洛龙区“夜游龙门”点亮文旅新场景,带动消费增长30%;嵩县白云山、木札岭生态游热度攀升,订单量同比翻番;栾川“民宿+”体验一房难求,乡村旅游收入领跑全省;伊川二程文化园研学游、新安黄河文化长廊主题活动吸睛又吸金……从“颠覆性创意”到“沉浸式体验”,从“年轻化消费”到“全域化联动”,洛阳正以多元业态演绎“诗与远方”的无限可能,书写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嵩县
57万游客打卡陆浑湖
今年“五一”假期,嵩县以“湖城潮游”为主题,依托陆浑湖生态资源,推出全域文旅盛宴,接待游客57.27万人次,旅游收入2.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41%。环陆浑湖片区通过生态文旅融合,成为中原文旅新晋“顶流”。
环陆浑湖73公里绿道举办了洛阳市自行车联赛,吸引1600余名选手参赛,带动沿线农家乐日均营收增长40%;露营经济持续升温,夜游经济延伸消费链条,天池山星空影院、湖城茂电音派对等活动,使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35%。
“嵩州五灵”IP(以陆浑湖山水文化为灵感源泉,融入“鱼、狐、牛、龙、鹤”五大灵物元素,化身灵动卡通形象)全球首发,以陆浑湖生态故事为核心,通过AR技术、剧本杀等互动形式引爆消费。“全城剧本杀”吸引1.2万人参与,联动15家环湖商家。IP联名套餐推动餐饮、民宿消费持续提升。
假日期间,嵩县发放30万元消费券,叠加“本地人免票”“全国游客免门票”等政策,带动直接消费数千万元。
环湖20余个村庄通过“以景带村”模式实现增收,文旅项目创造岗位超5000个,本地就业占比70%;农特产展销额达280多万元,IP联名商品溢价显著。
嵩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嵩州五灵”IP运营,加速环湖经济带建设,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嵩县样本”。(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曹润泽 通讯员 赵明辰 王艺茜)
栾川
文旅市场多“点”精彩
5月7日,记者从栾川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期,栾川县文化“圈粉”、山水邀客,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文旅消费势头强劲。据统计,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6.0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9%、14.6%。
缤纷活动引领消费热点,国潮盛宴带来沉浸体验。在老君山仙山花海节,仙宫云裳演绎执纨扇踏云阶,仙子精灵舞霓裳降花雨,万千游客沉浸于精彩纷呈的国风活动中。数智科技邂逅“诗和远方”,老君山智能狗与游客亲切互动,电子萌宠运货卖萌,“智”造文旅新体验。
亲子游、家庭游“领跑”五一假期。鸡冠洞景区推出玩偶幼儿园、小丑杂技秀等活动,为孩子们带来无尽欢乐,收获游客高赞。竹海野生动物园的“虎崽天团”萌趣爆棚,“小猪快跑”亲子活动让孩子们乐不思归。
非遗盛宴点燃重渡沟的文旅热潮,每天百场非遗表演好戏连台,酿酒、织布、陶艺等传统非遗技艺吸引游客深度参与。景区倾力打造的鲜花瀑布、“鸾·咖啡”莫奈花园、绿野仙踪等新场景,吸引游客打卡拍照。
值得一提的是,栾川“宠客”模式全面升级。老君山送茶饮、鸡冠洞送西瓜获游客点赞。重渡沟开出真诚的“欠条”:“五一欠您的诗和远方,用两年时间偿还。”网友热评:这波操作比春风更温暖。(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雅 通讯员 马娅楠)
伊滨区
“戏窝子”焕发新活力
“五一”期间,洛阳市伊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化身“戏窝子”,好戏轮番上演。5月3日至5日,豫剧教育家马惠娟、梨园春明星擂主毕清风、梨园梦冠军牛变玲、文明实践“种子计划”优秀带头人朱娟等接连登台,《吃亏歌》《吴汉杀妻》《四郎探母》等经典剧目引得观众喝彩不断。
从名家擂主的专业演绎到民间团队的匠心传承,从经典古装戏的厚重底蕴到创新改编戏的时代精神,一场以“艺韵庆五一”为主题的戏曲盛宴,让传统艺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为烘托戏曲氛围,该中心巧妙融合非遗剪纸艺术与舞台布景。“中原大工匠”王飞的《牡丹四条屏》《家和万事兴》等剪纸作品与演员的蟒袍官衣相映成趣,营造出“戏中有画,画中有戏”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据了解,伊滨区素有“戏窝子”之称,近年来,伊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掘培育本土戏曲人才,联合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戏曲学院开展挂牌建立实习基地、名家名角交流授课,手把手提升民间团体专业水平。如今,伊滨区移风易俗、孝老爱亲、非遗传承等各类志愿服务队自发开展活动已成为常态,志愿者们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群众的文明新风已蔚然成风。(记者 王雪娜 通讯员 程学录)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