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人工智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5年01月23日 来源:许昌市人民政府

  回首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发生了许多大事:文生视频大模型发布,超强量子芯片诞生,马斯克赛博机器人惊艳亮相,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人工智能学者……毋庸置疑,2024年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速度极快的一年。我市积极投身于这一科技变革的前沿阵地,乘势而上,人工智能产业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科学谋划——政策红利助力产业发展

  为推动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水平,近日,许昌市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座谈会首场活动在许昌科技大市场举办。活动现场,华为北京公司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总负责人王瑞平进行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知识分享。现场答疑中,参会企业家们就自身企业面临的问题向专家们请教,专家们耐心为企业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这是我市多措并举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导和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印发《许昌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与路径,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方向,以市场应用为牵引,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以开放合作为途径,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和政策支持体系,努力打造全省乃至中西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出台《许昌市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计划(2024年—2025年)》,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化融合应用,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工厂、智能车间以及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同时,我市强力开展十大产业促进活动,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专班。在产业布局方面,根据许昌实际情况,着力发展1+2+N的产业布局,即围绕许昌智慧岛建设这个核心,重点培育完善基于算力、算法的基础支撑;围绕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建安区这2个增长极,分别打造软硬两个基地;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和社会应用‘N’个地区,分别打造多个场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夯实“底座”——人工智能算力优势突出

  AI反诈大模型、AI工业质检、AI遥感大平台……近日,在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大厅内,一块块电子屏向人们展示着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机房里,一排排指示灯闪烁不停,大型服务器正在提供澎湃的算力,支撑着各种应用场景的高效运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增。从大模型、生成式AI的兴起到行业智能化的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从单一的计算资源转变为集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2021年10月,我市建成投用全省第一家新型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累计投资约5亿元,现阶段人工智能算力规模150P。该中心以人工智能应用为牵引,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场景应用,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培育创新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助力许昌打造全国领先的AI 产业集群,形成“中原智谷”。在华为全国布局建设的28个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中,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综合实力全国第三,是全省数据要素入表第一家。

  人工智能算力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力量。为进一步筑牢许昌高质量发展数字“底座”,完善AI算力、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生态链,我市投资4.4亿元开工建设边缘云计算中心项目,填补了国外算力英伟达智能算力的缺失,并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国内国外多元算力的融合,同时成为全国首个百川算力并网的智算中心,标志着许昌迈入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多点开花——人工智能应用广泛推行

  应用场景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生命力所在。我市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切入点,精准对接供应链,设计审定新产品、新工艺,加快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

  围绕智能电力装备、智慧能源、智慧搅拌、智慧节能、智慧餐饮、智能检测等领域,我市充分借助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发挥企业优势,积极探索实践,开展了一大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应用。德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5G、视觉检测、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场景,实现对产业上下游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目前监控主机设备数量已经达到970台,设备链接数达到10841台,设备监控数据、配合比配比数据、生产数据每天超过4000万条,日数据量超过8.23GB,经过数据清洗、治理后的有效数据每天约530万条。企业年生产成本降低13.7%,生产效率提高18.9%。

  许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聚焦“双碳”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能源电力装备应用软件产品研制应用为主导,围绕“大云物移智链”、氢能等开展前瞻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装备研发,围绕系统平台建设运维、嵌入式平台研发、数字特高压变电站、重卡充换电等系统软件产品开发等领域,提供能源电力软件解决方案及优质服务。

  在万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未来面馆整体解决方案依托万杰智能的熟面机、现磨五谷饮品机等智能终端硬件设备和配套的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等载体,成为智能制造+物联网整体无人面馆解决方案的平台服务商。目前,万杰智能的无人面馆在全国布局超过300家。

  同时,我市科技部门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去年,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产学研对接活动在我市举行。对接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的专家分别围绕光谱感知、智能感知、智能计算、区块链等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底层核心技术研发、工业应用场景开拓、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并与部分参会企业进行了技术需求精准对接,签订了合作协议。

  “站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新起点上,我们将集中力量、集成政策,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围绕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链群、打造人工智能关键平台、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发展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融入全省人工智能产业链建设布局;加强产业集聚,抓实重点项目,注重研发创新,将许昌打造成为全省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争取到2030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产业竞争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