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打造系统完备、全面覆盖的标准化建设体系——让标准“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

2025年01月10日 来源:许昌市人民政府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也是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以全国唯一地级市身份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以全国三个试点地级市之一的身份创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近年来,许昌标准化工作不断创新,形成了系统完备、全面覆盖的标准化建设体系。去年,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全国三个地级市之一的许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顺利通过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考核评估。

  健全体系,凝聚发展合力

  标准若不领跑,发展只能跟跑。

  近年来,许昌坚持把标准化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工程来抓,先后成立了12个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出台了《实施标准化战略奖励办法》《标准项目管理办法》《标准化专员管理规定》等20项改革创新制度规范,构建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分局、市场监督管理所和企业“五级管理网络”,搭建国家级智库、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公共服务平台、企业标准化机构“五方工作链条”,形成系统完备、全面覆盖的标准化建设体系。

  同时,许昌在全国首提“全区域、全领域、全行业、全产业、全民共享、全社会共建”和“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全覆盖的全域标准化理念,并被写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许昌还把标准化理念和方法运用于城市治理,建立了由400余项标准组成的全国首套“城市治理标准体系”,涉及全市21个部门、涵盖40个子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建设推动精细化治理,助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才是标准化实施的动力源泉。为了打造高质量的标准化人才队伍,许昌探索出“1+1+1”标准化队伍培养制度,首创并持续推进标准化专员制度,让“懂标准的人管标准”,同时不断丰富标准化队伍结构层次。

  打造品牌,助推产业升级

  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领制高点。这一理念,在制造业尤其深入人心。

  作为一家车辆制造企业,在河南森源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源重工),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管理,“标准”二字贯穿始终。“我们目前拥有1400多个标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标准做得越细,产品做得越好。”日前,森源重工总经理、许昌市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朱永智告诉记者,标准化建设一方面能够保障产品的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还能加速专利的转化。

  “汽车的生产过程复杂,涉及多个工程师。我们将标准细化到每一个设计环节,这样不管人员如何变动,都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也无形之中推动技术的发展,加速专利的转化。可以说,标准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朱永智说。

  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贝卡)从过去的“假发作坊”发展成为世界“发制品王国”,标准的作用不容忽视。

  在瑞贝卡刚起步时,国内的发制品企业还面临着没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等问题,合作中常常受制于人。瑞贝卡牵头制定的《发制品术语》《发制品人造色发发条及发辫》等发制品五项国家标准通过审核及批准发布,向世界发制品行业展示了中国发制品企业强大的技术力量。而在新材料、新工艺、新助剂领域的研发,也让瑞贝卡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率先打破国外原材料垄断。

  森源重工、瑞贝卡的标准化工作只是许昌众多制造企业标准化发展的缩影。近年来,许昌市支持引导企业参与省级以上标准制修订,实现从“卖产品”向“卖标准”转变。许昌市先后建成国家级、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160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37个,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98个,形成了省、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梯次培育的良好局面。

  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围绕构建“633”产业体系,编制《许昌市智造产业重点产品标准体系》,用标准化方式凸显产品质量、彰显产品优势、打造许昌品牌,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目前,全市共有20家企业承担市级以上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600余家企业参与省级以上标准制修订工作。瑞贝卡推出的10余项标准成为发制品贸易规范,许继集团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等17项标准领先国际水平,开普检测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87项、能源行业标准49项、机械行业标准49项、团体标准17项。

  标准落地,打造宜居城市

  走进东城区和园小区,便民工具箱、公用轮椅、便民车辆等整齐地摆放在大门左侧,往小区里面走,自带夹子的晾晒杆、配备抹布的长椅、草坪上的宠物公厕一应俱全。不仅是硬件标准,物业的服务更是处处有标准,接听业主电话需问好并报上部门名称……在这里,标准化的服务让群众的幸福可感可及。

  作为河南省第一家国家级服务业(住宅物业)标准化试点单位,许昌恒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达物业)全方位开展标准化管理,截至目前共形成640个标准文件,使每一项服务都有标可依、有章可循。

  “在物业这一行,就怕标准落不了地。”恒达物业副总经理毛彦丽告诉记者,由于物业行业的从业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年龄跨度大,建设标准化体系的难点就在于落地。为了破解难题,2022年,恒达物业推出“恒管家”平台,实现人、物、事的全方位智能管控。

  服务的标准化利于规范服务流程、明确权责关系、提升服务质量,让责任能落实、承诺能兑现、质量可评估,让群众得到更大实惠。近年来,许昌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九大领域,因地制宜制定27个地方标准,创造性打造养老服务、智慧阅读、休闲健身等9个“15分钟便民圈”,努力做到幸福可量化、标准更直观、承诺能兑现、质量易评估,构建起具有许昌特色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标准体系”。

  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制定标准就是制定规则。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标准河南’建设为引领,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入谋划标准化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