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洛阳市集渐成商圈消费“新标配”

2024年10月14日 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

  走在夜晚的洛阳,您会发现这座城市不仅有美食,市集也成为各大商圈的“新标配”。丰富的夜间消费业态,从商圈、街区向城市“神经末梢”蔓延。

  那些“小而美”又不失烟火气的新形态,正成为洛阳夜间消费发展的活力因子。

  商圈+市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近日,在位于中州路与解放路交叉口附近的市集,灯光熠熠生辉,音乐声不绝于耳。

  “这是数字画,小朋友们过来看看呀!”

  “你看这个氛围灯,打上墙是一个月亮的形状。”

  记者在市集发现,商户叫卖的商品都新奇好玩儿。小伙儿李峰是市集生意较好的商户之一,去年8月,他把摊位搬到此处,商品从烤鱿鱼变成了数字画。

  “餐饮是市集里最卷的业态,几乎每走两步就有一家卖烤串、炸鱿鱼的店,所以创新商品很重要。”李峰说,数字画类似涂鸦上色,但有了亮灯的小创意,售价在20元左右,每天傍晚6点出摊,一晚上营业额在1000元左右。

  “市集里的商品早已不是单纯售卖,而是需要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李峰告诉记者,现在的市集和过去的摆地摊完全不同,商品需要创新。

  如今,像这样的市集,已成为洛阳各大商圈的标配:2024“洛阳味道”国潮美食节,汇聚各类洛阳知名菜品;正大广场推出的正大有好市,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新主题;新都汇的夜市,汇聚各种潮玩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自“洛YOUNG夏日奇遇季”2024暑期商贸促消费活动开展以来,洛阳市各商圈举办的临时主题市集有十几个,门类更是五花八门,比如短期涂鸦主题市集、以物换物主题市集、音乐市集。

  顺应年轻群体需求,消费场景不断推陈出新

  年轻化,已成为时下夜间消费的一个新特征。以80后、90后、00后为主的人群追求高品质、有态度的生活方式,向往更具设计感、社交感、人情味的消费新场景。

  “好想大声说爱你,试着去改变明天,打破逐渐冻结的时间……”傍晚时分,一阵熟悉的电音伴着篮球赛场背景音奏响,唤醒了“80后打工人”董女士的记忆,她随着人群走向西工小街——那里有她熟悉的《灌篮高手》旋律。

  自2024暑期商贸促消费活动开展以来,西工小街联动洛邑江湖乐队举办live快闪活动,带来国风、二次元、电音、流行、怀旧金曲、舞曲等多种风格曲目的现场演绎。

  在董女士的记忆里,这是暑期以来体验的第二场免费音乐会:“喜欢这种露天活动的感觉,很city,是记忆里我们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儿。”

  日前,西工小街成功入选首批河南省省级夜经济集聚区。近年,西工小街向着“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元夜间消费转变,不断引进新潮商家,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打造家门口的文娱互动体验。

  推动消费提档升级,打造“夜经济”新名片

  “夜购”是洛阳培育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五夜”生活形态之一,这得益于不断上新的消费模式、多元化的消费场景、日趋完善的消费格局。

  为繁荣洛阳市夜间经济,近年,涧西区广州路夜市、西工区小街夜市、老城区十字街夜市、瀍河区利民南街夜市、偃师区乐享茂夜市、洛龙区龙祥街、伊滨区玉泉街,被评选为洛阳市“五星级夜市”。

  针对提升夜市街文化内涵,在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席升阳看来,目前夜市经济遇到同质化经营、特色不够鲜明、产品服务类型单一、跟风照搬等发展瓶颈。市集经营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有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特色,这既包括商品的选择与陈列,也包括整体氛围的营造。同时,夜市经济应注重与当地文化融合,打造独特消费体验,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培育一批有品牌、有热度、有流量、有消费、有口碑的特色商业街区、商圈成为城市名片和促进消费的引爆点。”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在丰富场景业态、改造提升传统街区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首店首发经济, ?培育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知名夜间消费集聚区等,促进优质消费资源集聚,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体验,持续推动消费热潮。

编辑:郭栩汝 何心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