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水清岸绿、和谐宜居,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在许昌徐徐展开。
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去年以来,许昌市聚焦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着力打造“生态强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整体稳定,使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城市新常态,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美好。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让宜居环境触手可及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以来,许昌市聚力污染防治,综合施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狠抓结构减排。以长输供热管线和中心城区“汽改水”等重大项目为带动,为实现中心城区“煤电清零”奠定基础;全市首座智能重卡换电站建成投用;制定《企业绿色化改造三年行动方案》。狠抓工程减排。全市平原地区散煤基本清零;全域累计完成“电代煤”改造4196座。狠抓管理减排。修订发布《许昌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持续巩固,市区、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面推进,完善建立了全市入河排污口清单台账。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平有效提升。全市106个千吨万人和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已全部划分保护区。水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成效显著。北汝河、颍河全面落实生态流量目标,襄城县北汝河成功创建为河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联动监管。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许昌市主城区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项目,开展主城区范围内358个地下水“双源”污染状况调查。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完成58个行政村环境整治、5个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提升,全市76个乡镇政府驻地基本实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向“绿”而行建“无废城市”
让城市、自然共融共生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许昌市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入选全国“无废城市”建设投融资试点;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置,完成了年度51项目标指标、13项工程项目,建成了圣戈班集团绿色建材产业基地等代表性项目,“无废产业”蓬勃发展,全市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打造了“一领域一亮点,一县域一特色”格局,累计建成720多个“无废细胞”,“无废”逐步成为常态化自觉行动。进一步加强工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能力达45.5万吨/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能力达15吨/天。2023年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16.8万吨,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在98%以上。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排查涉化学物质企业1589家,完成133种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等环境信息统计。
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先后开展北方清洁取暖、绿色化改造等项目建设。制定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12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细化任务清单,完善推进机制,制定绿色化改造三年方案,完成企业改造100家,累计创建B级及以上绩效水平企业113家,退出D级序列企业300余家。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让好生态变民生福祉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许昌市2023年环评审批服务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创新实施流程再造,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由60个、30个工作日分别压减至20个、10个工作日;探索环评打捆审批模式,经验全省推广,获评改革典型案例红榜。营商环境考核“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面”指标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方阵。
助企帮扶有力度有温度。探索“线上+线下”智慧型执法模式,实行“不打扰”执法,依法落实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制度,全市11468个固定污染源全部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环境监管实现了全覆盖。
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完成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狠抓重金属污染防治,开展全市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工作,严守“一废一品一重”的生态环境风险底线。全面加强环境应急管理,推动清潩河、颍河等“一河一策一图”应急处置方案编制,强化辐射安全监管,全市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加强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完成了73个乡镇站“二因子”升级“六因子”改造,建成了3个工业园区监测站和1个交通监测站,构建起124座空气自动监测站、2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精准管控“监测网”,环境监测监控更加精准高效。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无废城市”,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建设。
编辑:张家祺 何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