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6日召开的2024年洛阳市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全市将继续推进社区体育公园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新建50个社区体育公园,督导多个县区建成“两场三馆”,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打造更多健身场所和设施】
据介绍,2023年洛阳市超额完成社区体育公园建设目标任务。全年建成投用社区体育公园133个,全市社区体育公园总数达到224个(其中洛龙区65个,涧西区42个,伊滨区40个,西工区31个,瀍河区25个,老城区21个),城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初见成效。新建健身路径285套、乡镇工程20套、多功能运动场22个,群众健身更加便利。
今年,洛阳将把社区体育公园的建设工作由核心城区扩展至周边区、县,在各县及孟津区、偃师区新建50个社区体育公园,不断完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惠及更广泛群体。此外,洛阳还将持续推进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强化城乡统筹,重点抓好乡镇、农村的健身设施普及和更新。今年将新建或更新各类体育健身设施100套以上,确保健身器材完好率达到95%以上,保障群众健身权益。
不仅于此,按照计划,偃师、嵩县、洛宁、汝阳等县区将在2024年建成“两场三馆”,孟津、伊川、栾川等县区的“两场三馆”项目在2024年开工。
【提供更多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今年,洛阳将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广普及工程。加强社会体育组织管理和规范化建设,开展业务培训,定期考核评估。鼓励体育组织进校园、企业、社区开展赛事活动、培训、公益讲座等,推动体育组织实体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
在以龙头品牌赛事为带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健身锻炼。大力实施科学健身指导工程。积极承办省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加大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升基层社会指导员服务能力,新培训市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00人。全面实施体育指导员进社区行动,实施“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加强农村地区体育人才培养力度。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市、县区两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做好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开展体质测试和科学健身指导不少于3万人次。
【提升青少年竞技水平】
少年强则国强。洛阳健儿在去年举行的省十四运会青少年竞技组比赛中大放异彩。新的周期,洛阳将砥砺前行,扎实推进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程、高水平体育训练基地培育提质工程,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
据悉,洛阳将深化体教融合发展,扩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范围,新发展市级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不少于80所,逐步实现“十四五”期间建成700-750所的目标。
优化项目布局,巩固发展田径、射击、皮划艇等优势项目,提升羽毛球、乒乓球、自行车等弱势项目,新组建霹雳舞、体操队伍,发展皮划艇激流回旋等项目队,形成项目分布合理、设置科学的新格局。推动竞技体育转型发展,坚持以市青训中心和文旅学院为主阵地,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重要作用,形成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四轮驱动”新格局。
在推进高水平体育训练基地培育提质工程的过程中,洛阳将深度挖掘当地区域性体育资源优势,加强引导指导,积极引进社会力量,争取创建更多省市联办、省队转训基地。重点抓好宜阳皮划艇激流回旋基地、伊川县甘泉湖体育小镇铁人三项转训基地、栾川伏牛山冰雪基地、宜阳凤凰岭射击射箭基地、洛宁小界乡自行车训练基地、孟津马岭乡篮球训练基地建设和提质工作。
【举办更多活力赛事】
2024年,洛阳将实施品牌体育赛事引育工程。对应市场需求和相关政策,加强与国内、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按照“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深入推进全国赛事名城建设战略,积极引进足篮排“三大球”、乒羽网“三小球”等高端体育品牌赛事,争取一批国家级、国际级高端体育赛事落户洛阳,努力建立适应洛阳需要、彰显洛阳特色的赛事体系,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投资和消费增量,最大限度发挥体育赛事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综合效益。
此外,将结合洛阳市实际,以自行车、围棋、门球、足球、篮球等群众参与度高、影响力大、观赏性强的赛事为主,在洛阳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能够推动竞技水平提升、带动群众广泛参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有品牌赛事,构建“一城市多品牌,一县区一特色”的体育特色品牌赛事体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观赏和参与体育运动热情,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带动体育消费和社会经济增长。2024年努力打造并逐步叫响自行车之城、围棋之城和足球之城品牌。
编辑:郭栩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