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提质,能够更好地聚合优质资源、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望2023年,洛阳城市提质有“里”有“面儿”,城里风光无限、百姓喜笑颜开。
邻里中心内,便民服务、技能培训、养老托幼等功能不断完善,优质公共服务来到百姓家门口。
老旧小区里,401部加装电梯惠及居民5000余户,幸福生活变得“一键直达”。
交通路口处,微改造直击堵点,进一步提升了通行效率,取得了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的惠民成效。
这一年,聚焦城市提质,洛阳持续推动“两建设、三改造”,着力抓好重点片区连片改造、公共服务进社区、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治理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邻里中心建 设托起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不是饭店、健身房去不起,而是邻里中心更有“性价比”。
在涧西区重三社区邻里中心餐厅,老人买一份两荤两素的套餐,只需10元;在伊滨区永泰嘉苑邻里中心社区健身中心,1天1块钱即可享受运动的快乐……
2023年,洛阳市加快建设集政务服务、文明实践、技能培训、养老托幼等多功能服务于一体的邻里中心,把公共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在有效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同时,还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走进瀍河区君澜湾社区邻里中心,餐厅、理发店、超市等设施十分齐全,老人理发只需8元。在邻里中心建设中,我市将“公益为主、商业兼顾”原则贯穿其中,在保障公益性为主的前提下,适度引入商业业态,确保邻里中心可持续运营。
引入运营团队、品牌商家、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创建“夕阳油爱社区餐厅”“马力健身”等运营服务品牌……石油社区邻里中心探索“公益+低偿”服务模式,通过“空间换资源”合作方式,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便民服务。
“中午不想做饭,就到邻里中心吃一顿,好吃又便宜!”
“孙子到图书室看书,我约着姐妹们跳舞,特别充实!”
…………
百姓的“点赞”是对邻里中心建设工作最好的认可。随着邻里中心在洛阳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邻里中心,解锁“幸福密码”。
老旧小区改造 “改”到群众心坎里
曾经闲置的空间,变成了如今的体育公园;曾经破损陈旧的房屋外立面,如今换上“新颜”。眼下,若您漫步在洛阳街头,不妨来一场老旧小区版的“city walk”,感受老小区的新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福祉。我市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改造模式,推动一个个老旧小区实现“华丽变身”。
建成于2005年的洛龙区龙兴小区因年代久远,近几年陆续出现屋顶漏雨、管网老化等问题,其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老人上下楼不方便,加装电梯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该小区通过盘活闲置用地,将“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充分利用,吸引区属平台公司成为改造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主体,有效破解了融资、建设、运营等难题。
此后,龙兴小区不仅实现173部电梯免费加装,还同步推进了屋顶防水、雨污管网和道路改造等项目,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大大提升。
老旧小区既要“改好”也要“管好”。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市还坚持建管结合、有机衔接,持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推进管理服务提升,巩固改造成果。
聚焦“一中心、一公园”建设,我市充分挖掘老旧小区的空间资源、盘活资产,建设邻里中心、社区体育公园,推动公共服务全覆盖。
聚焦“片区式”物业管理,我市探索老旧小区与周边小区“合楼并院”“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引入物业,推动物业管理全覆盖。
聚焦建立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我市积极用好社区“三自”组织,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区治理全覆盖。
不少老旧小区改造后效果显著,相关经验做法还被推广至全国、全省。洛阳4个项目入选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联系点,6个项目入选河南省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联系点,1个项目入选全国第一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
市政“微改造”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
改造后的南昌路,过去拥堵混乱的道路变得畅通有序,人非共板路面上的护栏守护着百姓的出行安全。
近年来,洛阳市聚焦群众在城市建设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精心筹划实施一批“微改造”工程。
南昌路作为连接涧西区与洛龙区的交通主干道,道路两侧商业密集,在交通高峰期极易出现拥堵状况。在改造过程中,洛阳市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采用人非共板、优化掉头车道等方式,解决了过去“机非混行”的问题,既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又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影响。
此外,在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周边,洛阳市打出“导”“设”“改”“管”组合拳,通过增设待转专用车道、增设交通设施和停车位、改变不科学的通行规则、加强对违法停车的管理等方式,让机动车高峰期通行时间缩短4分钟。
在开元大道伊滨段,“微改造”后的道路红绿灯由9个减少至4个,并设置3组双向掉头车道,通行效率整体提升50%以上。
…………
从道路“微改造”,到整治背街小巷、改造农贸市场,再到优化布局“口袋公园”、文化长廊、小广场,一处处“微改造”不仅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也增加了居民生活中的“小确幸”。
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坚持城市提质和城市经济一体谋划推进,深入实施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着力以城市提质支撑城市经济,以城市经济带动城市提质。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以改造“里子”、提升功能为重点,洛阳将深入实施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持续推动城市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惠民生、促发展,加强项目谋划和市场化运作,奋力推动城市提质取得更大成效!
数说2023
全市已建成邻里中心297个,其中,片区级邻里中心9个、社区级邻里中心68个、小区级邻里中心220个。
全市“两建设、三改造”项目开工841个、完工68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64万户、完工6.18万户,131个无主小区实现专业化物业进驻。
完成交通堵点“微改造”28处,整治背街小巷219条;新建停车场37个,新增停车位7646个;新建、改造公厕185座;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5万平方米;改造老化燃气管道74.52公里。
编辑:郭栩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