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食品实验室高标准建设运营,24支科创团队分领域集中攻关;高层次人才“六可选”优惠政策出台落地,引进人才数量增长19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漯河)合作实验室挂牌,“顶天立地”创新体系初步构建……近日召开的漯河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浓墨重彩地晒出了产才融合发展成绩单。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产才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征。近年来,漯河市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围绕做实食品工业、美食文化、食品品牌、美食名城建设“四篇文章”,着眼“六个打通”“六路并进”,加速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各类食品加工实体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97家;全市人才总量约36.5万人,其中食品行业人才近11.3万人,占比31%,打造各类创新研发平台286个,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初具雏形。
新的一年,如何拉高标杆争先进、加压奋进开新局?如何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给出了答案——既要前瞻布局、又要干在当下,认定目标、选准载体、做实项目,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以恒心赢未来。聚焦建设全国食品创新人才高地,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全局谋划,抓牢食品产业“支撑点”,对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抢抓药食同源、预制菜、未来食品产业先机,加快打造3000亿级以上的食品全产业链、5000亿级以上的食品全产业生态。抓实人才队伍“关键点”,持续强化“百千万”“千人青培”“三二一”高层次人才培育“三大抓手”,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培育提质、留漯保障、使用增效“四大工程”,不断增加人才总量,迸发人才活力。抓优平台载体“集聚点”,构建以中原食品实验室为龙头,高等院校、龙头食品企业、科创园区为支撑,多类食品创新平台高效联动、协同发力的“1+3+N”食品创新平台战略布局,重点推动实验室与国家级创新平台共创共建,争取将中原食品科创城纳入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试点。抓好食品名城“融合点”,坚持“四篇文章”一起做,夯实食品工业基础,厚植食品文化底蕴,推动食博会与美食节融合,打造“食全食美 漯在其中”知名品牌矩阵,擦亮食品名城金名片,持续提升城市美誉度、吸引力。
编辑:李连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