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让城市在发展中更有温度

2023年12月14日 来源:开封市人民政府

  一座城市老百姓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很大程度上来自这座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不断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对开封这座城市而言,幸福是城市昂扬向上、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更是一种精神的富足。

  开封市以“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为标准,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指数,推动了开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过去,人们只是对舞蹈、歌唱等表演形式有观赏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出家门,和街坊邻居一起舞蹈、一起文艺切磋。为此,一些专业的文化志愿者进社区、进学校开展专业培训,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许多老年人学会了才艺。在开封,群众文化展演活动贯穿全年,为群众文化展示提供了窗口,也为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许多有才艺的老人纷纷以站上群众大舞台为荣,他们通过各种文化表演来锻炼身体,笑容多了,身体也更加硬朗了,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除了繁荣群众文化之外,开封市还致力于打造书香城市。近年来,开封市大力推进“书香汴梁”城市书房建设,以推动全民阅读为导向,大力推进开封市“书香汴梁”城市书房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3座城市书房。这些书房遍布龙亭区、顺河回族区、禹王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祥符区,实现开封市图书馆与各书房文献资源通借通还。市民只要有阅读的需求,就可以走进书房品味书香。城市书房共举办公益讲座、读书会、主题书展、图书推荐、诗词诵读、插花、手工制作等活动200余场。在开封,城市书房在为读者带来便捷、舒适的阅读体验感的同时,也成为文化休闲的新去处,充实着市民的阅读时光。

  随着一系列的文化场所面向市民开放,为市民了解历史、了解开封、增加个人修养提供了极为完善的硬件设施。不论是在新式书店还是在全新的文化场馆,市民都能够近距离聆听讲座,和名师、名家互动交流,市民的文化需求和沟通愿望被满足。近年,开封市数字公共文化也得到了新发展。开封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百姓参与的模式,打造了“开封文化云”数字文化推广平台,架起了广大群众与文化场馆之间的“线上桥梁”。

  孝老敬亲是中华传统美德,开封市近年来围绕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宣传,不定期开展“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此外,开封市不断开展创意宣传,让社会关注养老,也呼吁年轻一代常回家看看。开封市实施“十百千万幸福养老工程”,入选了全省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县级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完成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率、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老年人入网率“五个100%”,受到省通报表扬。

  一座城市的温度,还体现在帮困解忧的温暖上。为了让生活在开封的贫困户、空巢老人、残疾朋友得到足够的社会关怀,开封市近年来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在开封市多个社区和村庄,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组织志愿者为他们送去关怀。针对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社区和相关部门会送去贴心的物质帮扶,而对于那些想要工作、愿意学习一技之长的残疾朋友,开封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门的培训机会。大多残疾朋友在掌握才艺后,也能够养活自己,更有尊严地在开封生活,和所有市民一起分享文明城市的幸福与温暖。

  近年来,开封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以“学雷锋我行动”为主题,以青少年和志愿者为重点,以岗位学雷锋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化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制度保障,讲好雷锋故事,弘扬雷锋精神,引导干部群众争做新时代雷锋,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开封市注重打造品牌,突出特色示范引领。聚焦群众所盼、所急,着眼于“关键小事”,开封涌现出了如“筝爱育苗”“一懂两爱”“家的呼唤”“黄手环”“云端筑梦”等一批直抵人心的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其中,兰考县“一懂两爱”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创新运用科技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其做法由中国科协向全国推广。开封市还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推评、学习、宣传、礼遇、帮扶活动,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营造良好社会风尚,让“爱心之城”“志愿者之城”“好人之城”的城市名片更加闪亮。

  而在保城市平安方面,开封公安加强了路面巡逻,社区民警充分履行工作职责,见警率不断提高,让市民有了安全感。建设平安开封,不但需要公安的全情投入,还需要更多市民勇敢担当,遇见他人危难时,要勇于伸出援手。近年来,见义勇为类好人涌现,无论是在车流中舍己救人的好战士齐金鑫,还是3次下井勇救坠井儿童的农村女子陈瑞杰,又或是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勇救落水儿童的辅警郑熠阳,他们用自己的义举营造了开封的温暖,共同为建设平安、幸福开封奉献力量。

编辑:梁倩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