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
数据是新时代“石油”,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各有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大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数据。如何打破数据的“沉默”,将数据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需要打开“大数据思维”,开拓“深一度眼界”。即日起,濮阳市联合河南日报,开设《数读濮阳》专栏,通过解读数据,反映发展趋势,传递发展信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濮阳市委书记万正峰
点评人 张晓静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财政政策“民生为重”。濮阳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中,各项发放质量指标位居全省首位,再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原则。
省财政厅公布数据,截至今年9月12日,全省“一卡通”发放情况中,濮阳市累计发放补贴72项13.73亿元,提前超额完成省定69项补贴任务;惠及群众100.28万人,突破省定全年发放100万人目标,领先兄弟省辖市。
一张“成绩单”,看似简单的收支活动,实则是政府施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看广度。今年全省“一卡通”发放情况中,濮阳市累计发放补贴有72项,涉及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高龄津贴等多个项目,可以说能补贴尽补贴,惠及群众达到100.28万人,占濮阳总人口的1/4还要多,惠民之广不言自明。
看力度。累计发放补贴13.73亿元,濮阳市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一卡通”又称为第三代社保卡,直接把13.73亿元的民生“红包”发到百姓手中,不仅为困难群众兜了底,同样为高质量发展释放新动能。“濮麦”入驻天宫、范县大米叫响全国,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温度。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濮阳市上半年的财政收入并不富裕。但是这项民生支出“只增不减”,更体现了民生温度、政府态度。从这项成绩中,我们看到了财政在促进共同富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线探访】秋粮好“丰”景 他们来保障
据濮阳市农业部门测产,今年该市秋作物平均单产469公斤,同比增长3.3%;总产149.14万吨,同比增长4.7%。秋粮丰产在望,田间管理也进入关键期。
9月25日,范县杨集乡八里庄村,8台植保无人机飞入稻田精准作业。“无人机打药,一个小时可打药300亩,与传统的人工打药方式相比,快捷又高效。”正值水稻生长灌浆期,无人机机手崔士坤已把田间当成“考场”,一边工作,一边为种植户讲解防治关键。
“今年我买了一台玉米收割机,花了20多万元;到县农机中心办理了补贴手续,补贴5万多元,很快就领到了补贴资金。”随着南乐县农机手程陆军心里的“石头”落地,该县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之路进一步畅通。
南乐县农机中心充分利用全省购机补贴手机APP等现代化手段办理购机补贴,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户少跑腿。截至今年9月中旬,该县农机购置补贴机具1329台,受益户数1124户,使用资金1294.418万元。
“全县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机械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南乐县农机中心产业发展股股长韩贺峰说,切实减轻农户购置农机具的资金压力,就是为农业生产插上一双农机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翅膀”。(记者 张晓静 通讯员 贾红敏 张雯博)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