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事记(2018年)

2023年09月13日 来源:河南政府网

  【要闻】2018年1月-3月河南省文化厅组织代表团赴海外实施“欢乐春节”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解读】河南省文化厅共组派8个团组169人,分赴意大利、卢森堡等13个国家,演出52场,观众多达25万人。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澳大利亚总理代表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50多位副部级以上政府官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出席并观看了演出,对河南文化给予高度评价。活动突出“一带一路”主题,重点对接卢森堡、意大利等“空中丝绸之路”国家,促进双边文化交流、加深双边互信。

  【要闻】2018年1月5日,2018年匈牙利贸易与投资推介会在郑州召开。

  【解读】推介会由河南省贸促会、匈牙利国家贸易署、匈牙利投资促进局联合主办,郑州市贸促会、焦作市贸促会、三门峡市贸促会、南阳市贸促会、淇县贸促会以及20多家企业的代表,共计40多人参加了会议。匈牙利投资促进局新能源项目司司长叶乃伊·乔巴、匈牙利国家贸易署驻中国代表处主任博久立等参加了会议。推介会的召开为河南企业走出去拓展匈牙利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闻】2018年1月,河南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联盟在郑州成立。

  【解读】河南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联盟按照“自愿、平等、合作、分享、共赢”原则,由省内骨干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及涉外金融机构等单位和机构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联盟致力于整合相关行业优势资源,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实现“抱团出海,合作共赢”的目标。

  【要闻】2018年2月1日,河南郑州铁路口岸获批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解读】商务部支持在河南郑州铁路口岸等8个试点地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河南人告别高价购买进口汽车时代。

  【要闻】2018年2月7日至11日,河南省参加国家旅游局组织开展的“美丽中国”泰国国际旅游展及柬埔寨旅游推广活动。

  【解读】活动期间,举办了河南旅游推介交流会、“河南—中国历史开始的地方”公众日等活动。以少林功夫展示为突破口,积极宣传河南旅游资源和产品,重点推介了中国功夫体验之旅、古都文化体验之旅、黄河-丝绸文明之旅、中原山水休闲之旅四大主题路线。

  【要闻】2018年2月27日,河南省“动物免疫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3家实验室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解读】我省积极开展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围绕农业、医学、新材料、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具有良好基础和优势的学科及产业,深化“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目前建有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达16家,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已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成果300余项,引进高层次人才近500人,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合作研究成果,有效增强了我省研发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要闻】2018年3月30日,省委书记王国生到航空港实验区调研。

  【解读】这是王国生书记首次到航空港实验区实地调研。王国生书记指出,郑州新的区位交通、口岸等优势日益显现,要抓住难得机遇,奋勇当先,让“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

  【要闻】2018年4月11日,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出具批复,同意郑州机场飞行区指标由4E升级为4F,郑州机场正式跻身国内最高等级机场俱乐部,成为全国第十二个4F等级机场。

  【解读】郑州机场正式升级为4F机场后,可起降世界最大民航客机A380飞机,同时可以保证B747-8F等大型货机顺畅运行。将极大提升郑州机场的运行保障等级,为郑州机场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和国内大型航空枢纽“两大枢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打造郑州机场通达全球的“空中丝绸之路”航线网络提供有力保障。

  【要闻】2018年4月13日,省政府在外交部蓝厅举行河南全球推介活动。

  【解读】此次活推介动以“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携手让河南出彩”为主题,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及工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等500余人出席了此次推介活动。将助推世界各国与河南零距离交流,加强河南与世界的互联互通,为中原崛起的壮美画卷增添色彩。

  【要闻】2018年4月16日,卢森堡旅游签证(郑州)便捷服务平台挂牌运营。

  【解读】郑州成为除北京、上海之外,国内第三个能够办理卢森堡签证的城市,打通了中原及周边地区与26个欧盟申根国家人员交往的便捷通道。

  【要闻】2018年4月17日至19日,第十二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郑州举行。4月17日,2018中卢(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经贸合作高峰会在郑州召开。

  【解读】洽谈会围绕河南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开放创新、合作共赢”为主题,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主线,以专题推介、产业对接、项目洽谈、展览展示为主要内容,服务承接产业转移,服务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坚持内外联动、双向开放,坚持投资和贸易并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持续深入打好“四张牌”、实施“三区一群”战略、融入“一带一路”注入动力活力,为全省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提供有力支撑。

  【要闻】2018年4月25日,河南“单一窗口”正式对接河南电子政务服务平台。

  【解读】河南“单一窗口”实现与河南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双向融合对接,用户在任一平台注册即可在两平台间无缝切换,“一站式”获取垂直领域的国际贸易服务和横向领域的省内政务服务,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要闻】2018年5月9日,中国信保河南分公司联合省发改委举办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及政策解读会,双方共同签署了《关于协同推进河南省参与“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框架协议》和《中国(河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应用合作框架协议》。

  【解读】相关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双方建立了新形势下政保合作机制,一方面,发挥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规划统筹、组织协调职能,另一方面,发挥中国信保河南分公司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性风险保障作用,通过深化合作,优势互补,建设和完善符合河南实际的政策扶持、融资支持和保障体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进河南省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本次活动河南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商务厅、省政府金融办、河南保监局等政府领导,金融机构、企业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会议。

  【要闻】2018年05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正式揭牌,2018年4个专业各招60人。

  【解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2018年高招启动首批招生。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是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多边合作的一大机制,目前共有55所高校参与,“金砖五国”每个国家11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我省唯一参与高校,2015年12月和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其他10所名校一起入选;2016年3月,教育部又正式确认该校为金砖国家高等教育多边合作另一大机制——金砖国家大学联盟的成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框架下的第一个跨国合作办学机构。

  【要闻】2018年5月10日,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子商务大会在郑州举行。

  【解读】大会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秉承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北京宣言》,从产业链优化、监管创新、风险防控、金融服务与贸易便利化等方面,深入探讨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新机遇、新趋势与新规则。大会倡议发起成立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与规则创新促进联盟,并发布了联盟倡议书草案;同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总裁、EWTO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忠榜在现场发布了《跨境电商零售发展蓝皮书》。对深化E贸易制度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促进全球跨境电子商务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要闻】2018年5月18日,中欧班列(郑州)的分支线路中亚班列(郑州)正式开通。

  【解读】该货运班列从郑州圃田集装箱中心站开出,开往5000公里之外的中亚。近年来,河南省与中亚国家往来密切,在农业、矿业、经贸、物流等方面合作日益深化,互联互通成效显著。中欧班列(郑州)重要分支线路——中亚班列(郑州—塔什干)的开通,是市场需求催生的结果。随着中欧班列(郑州)中亚线路常态运营,河南与中亚经贸往来进一步加强,郑州“一带一路”核心节点城市地位更加巩固。

  【要闻】2018年5月27日至30日,2018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

  【解读】市长论坛构筑了国际旅游业和旅游城市高端交流、共谋发展的合作平台,促进“一带一路”旅游城市互联互通,推动跨国家、跨区域合作,带动全球旅游城市互惠互利,共享发展机遇,促进我省旅游业转型升级,塑造我省及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

  【要闻】2018年5月,动画电视剧《我是发明家》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列入2018年度“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项目。

  【解读】520集大型原创系列动画电视剧《我是发明家》,是文化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入选项目,该项目已完成第一季的动画创作,并参加了2017年法国秋季戛纳电视节、迪拜“一带一路”电视节等影视节展。在项目创作完成后,将以意大利为起点,走进欧洲,同时沿着“一带一路”辐射的国家进行播映,弘扬中华文化。

  【要闻】2018年6月13日,省政府出台文件,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

  【解读】6月13日,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8〕33号),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投资方向,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活动,防范和应对境外投资风险,推动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与投资目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要闻】2018年6月14日至15日,我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重要指示一周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集中采访活动。

  【解读】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委宣传部组织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商报、河南广播电视台等省直媒体和郑州日报、郑州人民广播电台、郑州电视台等郑州市属媒体、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产经新闻等中央驻豫媒体共23家单位,对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及对接“海上丝绸之路”开展“一带一路”建设集中采访活动。

  【要闻】2018年6月14日至15日,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率队到河南调研,并与省政府召开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座谈会。

  【解读】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一周年之际,6月14日,冯正霖局长率民航局调研组前往郑州机场国际西货站、新郑综保区口岸工作区、智能物流配送园区,深入考察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情况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情况,对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战略思想、发展目标、战略重点等内容进行指导。6月15日,中国民航局与河南省政府在郑州召开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座谈会,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要闻】2018年6月22日,《河南省标准联通参与建设“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实施。

  【解读】行动计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第36号)精神,提高我省国际标准体系兼容性,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促进国际产能与装备制造合作,服务投资贸易便利化和人文交流深入化,为推进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要闻】2018年6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

  【解读】该规划是中国民航局牵头编制的全国第一个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为郑州航空枢纽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战略支撑。按照规划,郑州机场被定位为全球航空货运枢纽、现代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航空物流改革创新试验区、中部崛起的新动力源。预计到2025年,郑州机场将形成以郑欧、郑美空中货运快线为核心,辐射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货运地面网络通达全国。战略规划的出台,为河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服务“三区一群”等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要闻】2018年6月,河南豫矿开源矿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环维多利亚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项目,被商务部纳入2018年合作区统计范围。

  【解读】2018年河南全省纳入商务部合作区统计范围的有8家,“环维多利亚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是2018年我省新增的唯一一家,也是我省目前唯一“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园区。该产业园区以坦桑尼亚姆万扎市为中心,辐射湖边省市地区,目前规划方案为“一区五园”,在坦桑尼亚建立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为中心,集科研、采矿、选矿、化验测试分析、贵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加工、物流贸易、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从而提升坦桑尼亚工业技术水平,推动坦桑尼亚工业化进程。

  【要闻】2018年7月9日至18日,王国生书记率领河南省代表团应邀对“一带一路”沿线卢森堡、德国、俄罗斯三国进行友好访问。

  【解读】河南省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卢森堡、德国、俄罗斯3国6座城市,先后开展一系列高层会见、商务洽谈和项目签约活动,推动豫欧双方在航空运输、国际贸易、教育培训、产能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对深入推进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开展河南与欧洲的交流合作意义重大。在王国生书记鉴签下,共签署了20个合作协议,包括航空运输领域12个,国际贸易领域4个,教育培训领域3个,产能合作领域1个,为豫欧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闻】2018年8月3日,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在河南机场集团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成立西部航空郑州分公司。

  【解读】西部航空郑州分公司的成立标志着郑州机场在基地航空公司引进方面实现新突破,自南航河南分公司后郑州机场拥有了第二家基地航空公司,从此进入了“双基地公司”运营新阶段。

  【要闻】2018年8月6日,中国向赞比亚派遣医疗队40周年纪念活动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隆重举行。

  【解读】1978年,首批中国医疗队抵达赞比亚,开启了中赞卫生合作的重要篇章。40年来20批医疗队共546名队员不畏艰苦,甘于奉献,在赞诊治病人300多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2万余台,引进、实施新技术、新项目700多项,为改善赞比亚的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当地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要闻】2018年8月8日至9日,中宣部在我省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集中宣传采访。

  【解读】按照中宣部通知要求,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13家中央媒体以及省内主流媒体,先后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机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等地,集中开展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系列宣传集中采访活动。8月13日至16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又派出专门制作团队对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亮点进行深度采访。此次集中宣传报道活动为我省进一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新一轮对外开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要闻】2018年9月16日至21日,“一带一路”国家海关贸易便利化高级研讨班在郑州成功举行。

  【解读】来自西欧、中东欧、中亚、西亚、南亚地区以及我国共20个国家的50多名高级海关关员代表与会,海关总署王令浚副署长、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穆为民,河南省副省长何金平等领导出席活动。研讨班是海关总署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日渐成为中国海关彰显合作诚意的重要载体、促进互学互鉴的重要平台、扩大能力建设合作的重要品牌。研讨班的成功举办,为“一带一路”国家海关合作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对传承丝路精神,凝聚合作共识,推动各国贸易便利化将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要闻】2018年10月19日至20日,河南省代表团参加在武汉举办的“2018年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

  【解读】论坛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全国工商联、中国贸促会及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办,豫、晋、皖、赣、湘五省政府协办。由刘伟副省长带领的河南省代表团参加论坛并作主旨推介发言,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河南投资集团、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国开行河南省分行、洛阳钼业、豫能控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河南分公司等12家河南骨干企业亮相论坛现场,寻找新的出海契机。

  【要闻】2018年10月,我省赴保加利亚、比利时、爱尔兰开展河南旅游推广活动,先后在保加利亚举办了“中国功夫”专场演出,在比利时和爱尔兰举办了河南旅游推介会。

  【解读】此次活动,开启了我省与保加利亚旅游交流合作的篇章,进一步带动河南旅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打造了中国功夫的旅游名片,使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通过功夫认识中国、认知河南。

  【要闻】2018年10月24日,比利时列日成为中欧班列(郑州)在欧洲的第三个目的站。

  【解读】列日线路的开通进一步丰富了中欧贸易通道,该线路除为比利时本地企业提供服务之外,还将服务法国、荷兰、德国、卢森堡、意大利等周边国家及企业,与汉堡、慕尼黑枢纽形成更牢固的物流集疏黄金“三角”。正在率团访问比利时的河南省副省长何金平与比利时瓦隆区副首席大臣兼经济大臣皮埃尔—伊夫·热奥莱共同出席开通仪式。

  【要闻】2018年11月3日,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批复同意郑州大学承办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

  【解读】格鲁吉亚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是我省在欧亚交通走廊区域承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将为我省与格鲁吉亚开展人文交流、深化务实合作搭建桥梁。我省承办的海外孔子学院由3所增加到4所。

  【要闻】2018年11月11日,河南“单一窗口”双11跨境出口申报创历史新高。

  【解读】11月11日,河南“单一窗口”跨境进口申报单量138.88万单、货值1.83亿,同比提升10.6倍、10.3倍,双双创造自系统上线以来的最高纪录,保证了菜鸟、云集、京东等跨境龙头企业的高效通关,标志河南“单一窗口”对我省跨境产业的支撑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要闻】“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亮相卢森堡

  【解读】11月20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博物院承办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卢森堡国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以华夏文明发展历程为主线,精选河南出土的文物精品145件(套),时代上自夏商,下至宋金,器物质地主要有青铜、陶瓷、玉石、金银、玻璃等。从帝国形成和匠作技艺两部分展现华夏文明诞生、演变、发展的历史进程,展示中原大地自古形成的繁荣祥和、包容大气的物质与精神面貌。河南与卢森堡东西相望,展览将进一步加深双方文化了解,促进卢森堡与河南之间人民的友好交往。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4月28日。

  【要闻】2018年11月20日,中欧班列(郑州)运邮业务正式开展。

  【解读】由郑州国际陆港公司主体运营的中欧班列(郑州)启运国际邮件,使郑州成为中部省份运邮的第一个试点城市。中欧班列(郑州)铁路运邮的启动,可实现陆路国际运邮“全国聚集、一点通关”,预计年运邮量可达5万吨、1亿多件。

  【要闻】2018年11月2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郑州机场利用更多第五航权。

  【解读】《通知》明确提出,在对外航权谈判中支持郑州机场利用第五航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允许外国航空公司承载经郑州至第三国的客货业务,积极向国外航空公司推荐并引导申请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航空公司执飞郑州机场。随着《通知》的实施,我省在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中的区位交通等先天性优势、跨境电商等竞争性优势和市场广阔等潜在性优势将进一步显现,自贸试验区的产业活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要闻】2018年11月28日至30日,郑州药品口岸通过国家评估考核,我省功能性口岸数量有望增至10个。

  【解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组对我省申请增设郑州为药品进口口岸进行现场评估考核,并于11月30日宣布现场评估考核通过。药品进口口岸获批运行后,进口药品可直接从境外空运至郑州,无需通过外地药品口岸转运,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时间和企业经营成本。可有效解决进口药品贵、用进口药品难等问题,促进郑州和全省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更加充分发挥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优势,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

  【要闻】2018年12月7日,中欧班列(郑州)东盟线路正式开通。

  【解读】东盟线路是中欧班列(郑州)国际物流通道向南的延伸,将深入中南半岛腹地,成为我省对接东盟经济合作区的黄金通道。这是中欧班列(郑州)第1689班,2018年的681班。标志着中欧班列(郑州)至欧洲主体,至中亚、东盟“两翼”的“一体两翼”国际货运班列体系基本形成,也标志着以郑州为枢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现代综合物流网络更加完善,河南陆上丝绸之路国际通道进一步拓宽。开通东盟线路既是助力河南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深化河南及郑州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需要,对推动中国内陆与东盟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共享“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要闻】2018年12月25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

  【解读】扎实落实王国生书记出访成果,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俄罗斯交通大学合作设立“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是我省第一所具有法人资格的专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要闻】2018年12月28日,中欧班列(郑州)首班经绥芬河口岸进境的回程班列从德国汉堡发车。

  【解读】中欧班列(郑州)经绥芬河口岸线路的开通,打通了东北亚经济圈与欧洲的物流通道,惠及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推动中国内陆与中亚和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提升中欧班列(郑州)市场竞争力,带动内陆河南对外开放,共享“一带一路”合作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要闻】2018年,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2700万人次,客货运规模继续保持中部机场双第一。

  【解读】郑州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733.5万人次,排名超越厦门机场提升至全国第12位,同比增长12.5%,增速位居全国大型机场(客运量2000万人次以上)首位;其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171.5万人次,同比增长33%。完成货运吞吐量51.5万吨,同比增长2.4%,排名稳居全国第7位。客运量超出武汉、长沙283.5万和206.9万人次,货运量达到武汉、长沙的2.32倍和3.31倍,继续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

编辑:梁倩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