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就医少跑腿”,是今年3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省卫健委、省医疗保障局推出的七大举措主题。文件下发后,周口市持续发力,在全市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和三级公立医院推行“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让人民群众共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果。
聚焦“一站式” 保患者健康
为推行会诊转诊一站式服务,截至6月底,周口市21家医院成立了多个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团队,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医疗联合体协调联动作用,使急危重症患者和疑难杂症患者快速得到上级医院专家会诊、车辆转诊、入院就诊,确保救治及时有效。
除急诊外,门诊患者医技检查一次性完成也在持续推行。项城市中医院引进医技预约系统和医技分诊叫号系统,优化重构医技检查科室就诊秩序和工作流程。据了解,项城市中医院每天接诊门诊患者2500余人次、超声检查 500余人次、CT 检查300余人次、核磁共振检查150余人次,预约和分诊叫号系统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一系统涵盖全院所有检查科室,统一医技检查资源,基于检查预约规则引擎,智能推荐预约检查次序,采用分时段预约+智能分诊模式,不仅减少了患者等候时间,还可以让患者一次完成多个检查项目。检查检验结果也实现了电子化,患者可以直接用手机查收检查检验结果。
目前,周口市已有15家医院完成门诊患者医技检查系统升级工作,确保门诊患者医技检查服务24小时内完成。还有10家医院正在抓紧进行系统建设,满足广大患者的医技检查需求。
关注“小切口” 解就医痛点
目前,周口市已有10家医院通过GPS和蓝牙信标技术实现院内智能导诊;5家医院的智能系统已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其他医院正在积极进行相关功能建设。除定位导航外,该系统还可用于寻找服务、寻找位置、寻人。全流程导诊系统将导航系统与医防信息系统整合,为患者提供就医流程引导、忙闲分诊引导。
以前大家常说“看病难”,除了难在找科室、就诊、拿药,还难在医保报销。在医保普及过程中,没带卡办不成、异地就医报不了……为解决这些问题,周口市卫健委与周口市医保局加强对接,在推进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服务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全市已有17家医院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全场景应用。
除导航服务和电子医保外,川汇区中医院120急救车可免费接送市区内患者、周口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将院内停车位让给患者、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为儿科患者发放小礼物……越来越多的医院更加关注患者需求“小切口”,提供暖心服务,解决就医痛点,极大提升了群众的就医体验。
推行“数字化” 提就诊效率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如今,数据开始在患者的支付应用和我市医院的缴费系统之间“跑路”,到医院看病不需再“跑断腿”。
据了解,为方便住院患者办理业务,周口市21家医院完成病区结算系统建设,供患者使用。这一系统连通医院HIS和医保支付系统,患者不出病区即可享受入院办理、医保登记、自助缴费、出院结算、押金原路退还、电子发票获取等服务,免去了患者及家属在病区、结算窗口、医保窗口之间往返奔波和排队等候的麻烦。
患者住院方便了很多,但不少患者在就诊及出院后,需要打印病案时却感觉非常麻烦。为此,周口市20家医院推行病案复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患者可通过现场、医院官网、支付宝及微信办理出院病案复印申请、费用支付、预约自提、快递邮寄、进度查询等业务,让患者选择更多样、复印病历更便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统筹规划、具体指导、政策保障和综合协调下,“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推行工作成效凸显。
今后,周口市将以“便民就医少跑腿”七大举措推行工作推动医疗机构转变服务理念,优化就诊流程,完善便民服务措施,改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使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方面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享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和暖心、安心、舒心的就医体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编辑:王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