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河南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获悉,焦作市2个县(市)、5个乡(镇)入选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试点。其中,2个县(市)分别为修武县、沁阳市,5个乡(镇)分别为武陟县詹店镇、武陟县西陶镇、修武县七贤镇、孟州市槐树乡、沁阳市紫陵镇。
修武县作为全国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坚持把农村垃圾分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试点先行、普及推广、全域覆盖的步骤及先易后难原则,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尤其将民宿酒店较多的村,首批定为垃圾分类试点,通过市场化运作,由专业公司运行,打造设施完备、流程规范、标准精细、运行流畅的示范村。
拥有中国旅游城市称号的沁阳市,根据《关于创建“五星”支部引领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目前,该市已在试点村统一按照干垃圾、湿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配备生活垃圾分类桶2649个。用于初端投放的户用垃圾桶,每户一组干垃圾、湿垃圾、有毒有害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覆盖人口较多的村庄,建设专用沤肥池;位置相邻、人口较少的村,本着集约实用的原则,建设合用沤肥池。通过资源化利用,较大程度减少全市垃圾的排放量,切实提高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修武县七贤镇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逐步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目标,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其中,该镇实施积分奖励机制,群众在家中正确分类垃圾均可获得积分,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同时,村里定期对村民垃圾分类、庭院卫生等人居环境进行评比打分,将得分作为评选“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等评优评先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村内发放福利的重要参考,深得村民喜欢。
沁阳市紫陵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章立制形成“加数效应”,印发《紫陵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紫陵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推进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按照“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制肥、无害处理”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模式,实时监管日常垃圾收运和分类情况,确保分类工作落到实处;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在村原有垃圾桶基础上,购买配备绿色垃圾桶、红色垃圾桶,分干、湿及有害垃圾三类,初步形成“户分类投放、村分类收集、镇分类转运”的收运体系;做好除旧布新增强分类意识,通过广播、宣传单等媒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理念,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开展“垃圾分类进农户”宣传活动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并作为“十星农户”评比的重要标准,提高群众开展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武陟县西陶镇采用四种分类易操作方法,可沤制垃圾(如杂草、厨余垃圾等)利用破碎机进行处理,建设可沤制垃圾发酵池,将破碎后的可沤制垃圾进行发酵后还田处理;建筑垃圾采取加工破碎处理的方法,用于场地平整、道路路基、洼地填充等;可回收垃圾处置办法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由村负责分拣,镇政府统一处理;其他垃圾处置办法按照“户投放、村分类、环卫公司运转处理”的处理模式,由环卫公司负责处理。
为实现“垃圾变废为宝”,武陟县詹店镇实行激励机制,通过垃圾兑物品,垃圾分拣中心两年多来收集出售可回收垃圾120余吨,并且送到专业的回收部门,不仅产生一定经济效益,而且能将有效的资源再次利用。市、县领导和周边乡镇多次参观考察,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观摩组到张菜园、马营等村实地查看,给予充分肯定。“垃圾兑物品,兑出好环境”的做法被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学习强国”平台等新闻媒体进行深度报道,真正叫响了“垃圾分类看詹店”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孟州市槐树乡于2019年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已达到100%。槐树乡农村生活垃圾按照可腐烂、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类进行处置,可腐烂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由农户自行分类处置,可腐烂垃圾就近放入堆肥池或堆肥桶,可回收垃圾一般由农户暂存在自家或可回收垃圾分拣站定期集中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由环卫公司每天集中收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在汤庙村、源沟村建设垃圾分拣中心,将农户日常生活产生的纸类、玻璃、金属等可回收物集中暂存,由资源化回收公司“纸壳侠”定期回收;在所有试点村投入“厨余帮”,将可腐垃圾就近堆肥,实现无害化处理。
“做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真正让农民生活质量的‘里子’和农村环境的‘面子’都好起来。”面对荣誉,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住建局将以既得成绩为新起点,不断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运行机制,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扮靓生态宜居乡村底色。”
编辑:李连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