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演练】
当“汛”情来临之时……
“大家注意!受大暴雨影响,双槐村群众需要抓紧转移。”25日9时10分,孟津区防汛抗旱前沿指挥部一声令下,干部们紧急集结,调集救灾车辆,并迅速组织会盟镇双槐村327名群众进行转移避险。
这一幕发生在2023年洛阳市防汛应急综合实战演练现场。
演练以孟津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全力开展防灾减灾救灾行动为背景。按照演练背景,25日9时,经有关部门会商研判,位于黄河滩区的双槐村将面临山洪风险,孟津区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要求各地迅速进入应急状态,突出重点部位防范,做好抢险救援准备,及时转移安置群众。
9时21分,在转移安置双槐村“受灾”群众的过程中,巡查人员发现10名群众被困夹心岛,立即向孟津区防汛抗旱前沿指挥部报告。指挥部紧急调派无人机参与救援,利用无人机向受困群众抛投药品、食物等物品,并组织消防救援大队和社会救援队展开救援。
9时25分,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到位;洛阳应急水上救援突击队到位;豫西黄河河务局防汛机动抢险队到位……不到5分钟,应急救援队伍集合完毕,随后大家驾驶冲锋舟、橡皮艇展开施救。经过通力协作,10名被困群众最终成功获救。
9时36分,孟津区前沿指挥部对讲机响起:“双槐村发现根石坍塌险情,请指示。”“命令,立即抛铅丝石笼和柳石枕。”……
1小时后,双槐村327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水库、工程险情得到控制,“灾情”基本稳定,抢险救援胜利结束。
记者了解到,此次演练全面演示了预报、决策、调度、抢险、人员转移等防汛工作的全过程,检验了全市防汛应急预案的实效性,进一步锻炼了防汛应急队伍,提升了抗洪抢险、救援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防汛·备战】
陆浑水库增加汛期调度运行频次
提醒沿线群众远离河道
5月26日上午,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对溢洪道、泄洪洞进行全程试车,并对备用发电机组进行加负荷试运行,确保水库安全度汛。这是今年我市进入汛期后,陆浑水库进行的第二次汛期调度运行。
“陆浑水库是黄河中下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汛期迎战大洪水的重任。”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副主任冯新军说,陆浑水利枢纽控制着伊河流域面积的58%,根据安排,今年5月15日至10月31日,水库每月至少进行两次汛期调度运行,时间随机,任务随机,力求接近“实战状态”,进而不断提升汛期处置能力、水平。
5月26日,记者在陆浑水库泄洪洞闸门室看到,3名陆浑水库职工各司其职,正在对泄洪洞工作闸门进行维修养护。身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警示语和规范操作标识牌,时刻提醒:汛期已至!
汛期调度运行期间,开闸频次增加,且根据防汛需要,可能随时泄洪,使下游河道水流急、水势猛。省陆浑水库运行中心水库科科长李建立说,为避免影响河道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水库成立多支防溺水巡查志愿服务队,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不间断开展安全宣讲,提醒大家远离河道,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防汛·人物】
梁绪伟:抢险救援 我们时刻准备着
“洛阳目前已经进入汛期,我们正在加紧开展水域救援训练,时刻准备接受救援任务。”25日,伊川县神鹰救援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梁绪伟说。
在洛阳,神鹰救援队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地救援第一线,这支公益救援队伍自成立以来,不断吸引各行各业爱心志愿者加入,梁绪伟便是其中一位。
梁绪伟当过20多年的警察,后进入政府机关工作。2016年暑假期间,梁绪伟的好友在洛河滩钓鱼,不幸陷入沙坑溺水身亡。悲痛之余,梁绪伟经常上门看望故友的80多岁老母亲和3个孩子。此后,他经常关注溺水方面的信息,一个问题也反复在他的脑海出现:我能为此做什么?
在一次探访搜救队的过程中,梁绪伟学习了救援技能,并由此知道了洛阳神鹰救援队的故事,并深受感动。2016年9月19日,伊川县神鹰救援队成立,梁绪伟出任队长。
自神鹰救援队伊川大队成立以来,梁绪伟带队参加各类灾难救援600多次,其中大型救援15次,包括2017年茂县山体塌方、2018年山东青州台风救援、广东“山竹”台风救援、2019年广西特大洪灾、四川长宁地震、山东寿光台风等,从灾难中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今年2月,土耳其及叙利亚发生地震灾害,梁绪伟第一时间赶赴当地地震灾区参与救援。在近半个月时间里,他与队友成功搜救出数十名被困人员。
这些年,梁绪伟考取了国家应急救援员证书、红十字救护员证等资格证书,练就了过硬的救援技能,积累了丰富的救援经验。目前,在梁绪伟的带领下,伊川县神鹰救援队拥有队员200余人,其中16人拿到“国际潜水员”资格,救援装备与整体救援能力位居全市救援队伍前列。
编辑:安艳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