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逐绿前行趁春风 厚植生态靓底色

2023年03月13日 来源:鹤壁市人民政府

  在哪种?优化布局 深挖潜力

  经过多年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鹤壁市森林资源不断增加,自然条件相对好的地方已基本绿化,可用于造林的国土空间日趋狭小。

  在此背景下,科学绿化、精准绿化成为国土绿化的重要原则。“今年,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跳出辖区面积小、林地难扩展的惯性思维,综合运用‘国土三调’与‘林地一张图’融合成果,优化造林空间,形成全市2023年‘1261’科学绿化路线图,进一步挖掘造林用地潜力。”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喜军说。

  据悉,“1261”即坚决守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一条红线,突出山区绿化、乡村绿化美化两大造林重点,高标准实施山区生态防护林、乡村绿化美化、廊道绿化提升、农田防护林、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质量提升等六大重点工程,确保完成承担的森林河南建设年度任务这一目标。

  在挖掘造林用地潜力的同时,鹤壁市林业部门还统筹处理好造林绿化和耕地保护的关系,高标准编制县区年度绿化、重点工程专项方案,精准安排绿化用地,注重集中连片与见缝插绿相结合,将造林用地大头放在西部山区和乡村空闲地,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废弃矿山、乡村道路、工厂空地、城乡废弃地、边角隙地等4万余亩,持续拓展植绿空间。

  正因如此,在逐绿前行的道路上,鹤壁市林业工作也结出了累累硕果:2021年度森林河南责任目标考核、全省林业责任目标考核鹤壁市获优秀等次、位列第二名;

  2022年,市林业局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2年,市林业局被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评为全省森林防灭火工作先进集体;

  5年来,鹤壁市年度造林面积尤其是人工造林面积,持续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 ……

  种什么?科学选种 合理配置

  “国土绿化,重数量更要重质量。”市林业局四级调研员张秀林说,过去,植树造林更加注重面积扩张,要让全市的国土快速、全面地绿起来。现在,植树造林的工作重点已经从绿化扩面转到了提质增效、从快速发展转向了高质量发展。

  为此,鹤壁市持续优化林种树种结构,突出选用乡土树种,注重常绿与落叶结合、绿化与彩化结合、乔灌与花草结合。同时,坚持多树种科学配置,由单色向多彩转变、由绿化向彩化升级,着力打造“春赏樱”“夏成荫”“秋观金”“冬望松”的四季美景,以此不断优化森林生态体系,切实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特别是2021年的汛情,对树种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原绿化尤其是在浚县蓄滞洪区的绿化中,要加大白蜡、中山杉等耐涝性强树种的使用量,而山区绿化中,以耐干旱的侧柏、五角枫等中小乔木为主,还可以搭配山桃、山杏等开花树种,做到花与树映衬、绿与景伴生,持续丰富绿化季相色彩。”市林业局生态建设修复科科长陈伟峰说。

  值得一提的是,鹤壁市使用大规格白蜡、银杏、中山杉、白皮松等乔木树种,搭配紫荆、碧桃等花灌木和地被,使廊道绿化高低错落有致、布局疏密有度、花期叶色交相辉映,宛如一条条绚丽多彩的“生态画廊”。

  怎么种?分区施策 打造精品

  “毛连洞村结合红色教育基地,选择红红火火的山楂树为基调树种,很有特色。”“将大海线打造成旅游通道,让全域旅游更顺畅,成为淇滨区西部山区特色生态旅游景观廊道,很有借鉴意义……”3月10日,在鹤壁市召开的全省科学绿化现场会上,来自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林业主管部门及省林业局有关负责同志等边走边看,围绕鹤壁市科学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成效等进行交流。

  全省科学绿化现场会在鹤壁市的成功召开,得益于鹤壁市近年来以“坚持造林就是造景,起步就要瞄准打造省级观摩点”的标准,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建设示范工程,打造层次分明、季相各异的立体化景观。

  ——山区绿化。鹤壁市实行“先覆土、先修路、先通水、后栽植”的栽植模式,注重保护自然植被的原生态、完整性,使用育林板、垒砌石堰封土蓄水,采取带状、块状形式营造混交林,打造了淇县龟背岭、淇滨区白龙庙、山城区西山南岭、鹤山区枫树岭等山区科学绿化精品项目11个。

  ——廊道绿化。在坚持乔冠花草立体配置,用团、群、行模式,“品字型”全冠栽植,力争实现“点上绿色成景、线上绿色成荫、面上绿色成林”的基础上,鹤壁市先后打造了浚县内罗线、省道302淇滨区段、鹤山区七星河等一批精品廊道绿化景观,基本实现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和旅游线路等廊道绿化全覆盖、带状风景全联通。

  ——乡村绿化。鹤壁市以突出“乡村林果化”“一村一韵”为主导思想,印发了我省首个省辖市编制的乡村绿化美化指导性文件《鹤壁市乡村绿化美化导则》,并以此为指导,科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作,尤其是去冬今春大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双百”攻坚行动,显著增加了乡村绿量。

  不仅如此,为持续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设,鹤壁市还统筹推进森林围村、果树进村、街巷绿化等工程,大力构建“房前屋后果树成林、村内游园景观优美、村庄周围森林环抱”的乡村绿化格局,打造了浚县王马湖村,淇滨区肖横岭村、毛连洞村等一批科学绿化示范村,完成绿化6500亩。

  ——农田林网建设。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标准,鹤壁市打造依托干道、河渠为主的主林网和以田间路、排水沟为主的副林网,重点实施了浚县30万亩高标准粮田示范方林网建设精品项目,栽植窄冠深根树种8万多棵,完善提升林网90多公里。

  如何管?造管并重 管护并举

  增绿还要护绿。

  去冬以来,各县区紧抓造林有利时机,在有序开展造林绿化的同时,推进新植苗木管护工作,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建强护林队伍、完善管护机制等,全面提升造林成活率和管护水平,确保“栽一片、成一片、绿一片”。

  ——提升专业水平。坚持工程造林为主的绿化方式,严把整地关、苗木关、栽植关、浇水关、管护关、验收关等“六个关口”,实行“一栽就管、一管到底”,全市60多支专业施工队同步推进植树造林,工程造林占比95%以上。

  ——建强护林队伍。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以护林员或专业管护公司为主体,各县区成立护林管护专兼职队伍,加大巡查巡逻频次,严厉打击毁林等违法行为。

  ——完善管护机制。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鹤壁市设各级林长1233名,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管护体系,逐级压实管护责任,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封山禁牧、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持续推动苗木管护规范化、科学化,切实巩固造林成果。

  “追逐绿色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1261’国土绿化总体安排,突出山区绿化、乡村绿化美化两大重点,紧抓春季造林大好时机,持续擦亮高质量富美鹤城的生态底色,为生态强市和森林河南建设作出新贡献。”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志杰说。

编辑:安艳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