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政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对低收入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扎实做好稳经济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工作,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加强政策创制,完善政策体系。出台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的实施意见,完善低收入人口认定措施,将专项救助延伸至低保边缘等低收入人口。研究制定河南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规范、低保审核确认办法、特困人员认定办法等政策措施,适度扩大兜底保障范围,优化“单人保”“渐退期”“分类施保”“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7.9万低保边缘人口按“单人保”政策进行兜底保障,社会救助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完善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救助。建成河南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汇聚390万条低收入人口信息,76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280万残疾人、15万重慢病患者、43万失业人口、260万教育学籍等基础数据。与乡村振兴部门建立信息比对共享机制,145.7万已脱贫人口通过社会救助进行兜底保障,39.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范围,占监测对象总数的51.4%,为不发生大规模返贫,提高救助精准度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提标扩面,提升保障水平。积极争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5.4亿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不低于630元、44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补贴资金1.2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863.8万人次;实施临时救助18万人次,救助水平达每人次1108元。共投入18.1亿元为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每人增发210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发放300元“爱心消费券”,助力稳经济扩内需,有效保障355万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
编辑:李连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