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创新动力 激发发展活力 焦作市创新驱动转型路径探析

2023年01月30日 来源:焦作市人民政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怀川大地,创新精神是融入城市血脉的基因,任时光流逝,始终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焦作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核心位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勇闯“华山一条路”,“356”特色产业集群规模效应初显,“添翼计划”成果喜人,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两翼齐飞,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实现“V”型反转。

  要问焦作的产业转型有啥特点?手握创新利器,驱动产业转型,焦作一批产品世界领先,如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产销量全球第一,中原内配的汽缸套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龙佰集团的钛白粉产销量全球第一,和兴化工的高性能导电炭黑产量稳居全球第二。

  在全球市场经济形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有的企业在观望、徘徊,害怕转型失败,不敢主动转型,在等待机会,而有的企业主动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市场转型,成功摆脱困境。

  在复杂的市场变化中,市委、市政府看大势、看趋势,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金句,在历经艰难转型升级的焦作,在各级党政干部、各行各业企业家中,有着深深的思想认同和行为自觉。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焦作调研时殷切期望: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市委书记葛巧红感慨:唯有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聚焦产业转型才能再造发展优势;只有依靠创新驱动转型,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才能再现昔日的辉煌。

  用奋斗诠释忠诚、靠创新闯出新路。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目前焦作着力打造的3个千亿级、5个500亿级、6个100亿级的“356”特色产业体系,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三大集群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特色产业链入选河南重点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链、位居全省第四。

  焦作与工业密不可分,工业是焦作城市基因,更是立市之本。作为曾经的著名煤城,焦作有过为全国输送3亿吨优质无烟煤的贡献,也有资源枯竭的困境;作为老工业基地,有过费孝通“不到焦作,不知中原之富”的盛赞,也有发展进入瓶颈、增长持续放缓的低迷。随着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业发展革故鼎新,焦作产业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鲜明、产业链不强、创新动能不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行业、企业陷入困境,以致经济发展速度逐步趋缓。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焦作怎么办?这两年,焦作把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点,着眼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围绕企业最紧迫的技术创新问题和项目需求,为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搭建平台,促进一批重点项目合作,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在绿色智造中闯新路,争当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创新是焦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焦作坚持强化创新理念。在焦作,逢会必讲创新,强化不创新必退的危机意识。创新已经从党委、政府的要求变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内化为焦作工业的文化基因。

  焦作在市级层面成立市科创委,加强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谋划部署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创新需求,组建了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与河南理工大学开展市校深度融合发展·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比例超过60.01%。

  支持创新就是支持发展,谋划创新就是谋划未来。无论是发展动力的转换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最根本、最关键的还是创新。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是焦作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要义,是焦作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的重要路径。

  针对校企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焦作大力推进平台建设,引进建设了河南省首家工业设计城,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省钛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省环保与精细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先后揭牌,焦作国家高新区入选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单。以创新开新路,焦作致力破解“卡脖子”难题。迄今为止,焦作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技术发明二等奖。

  创新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区域经济要想跨越式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激发创新的活力、建立创新的机制、不断推出创新的成果。焦作市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改革,焦作修订完善《焦作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累计发放科技贷款超9亿元,支持企业达79家。

  加快制度创新,焦作持续营造一流创新生态,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潜力有效激发、创造动力竞相迸发。实施“1+18”政策体系、“怀川英才计划”,焦作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33万人,解决企业引育“高精尖”人才难题。打破观念围墙、物理围墙、体制围墙,焦作与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市校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千名专家进千企、双向挂职,实现双向赋能、共生共荣。

  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机遇,焦作以新能源牵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撑新能源,以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实施项目倍增和链主企业培育为抓手,全链条、矩阵式、集群化发展,全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中部·新能源材料城。假以时日,焦作有信心实现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产业规模2025年1000亿元、2030年2000亿元的目标。

  即将开启的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的攻坚时期。焦作要干的,就是坚持需求导向、产业导向、未来导向,以“五链”耦合打造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持之以恒优化创新生态,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创新兴则企业兴,创新强则企业强。对此,市工业信息化局局长付希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焦作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跨越、蓄势崛起的重要关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锐意创新。锐意创新、引领发展,关键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把加快新旧动力转换、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中心任务,顺应需求特别是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性战略调整,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鼓励龙头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引导支持中小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高质量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提升创新平台能级。高标准建设焦作智慧岛,加快推进示范区人才公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慧岛承载能力。

  推动市校深度融合。持续开展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机制,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

  用好人才第一资源。全面落实怀川英才计划,完善引才绿色通道和柔性引才聚才机制,让各类人才在焦作安心、安身、安业,让怀川大地成为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纵观焦作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新史。未来,创新仍将是焦作市发展的主旋律。生命最大的精彩就在于“生”,别无选择,但“命”可以改变。如何改变“命”?就是靠创新。那么,创新究竟是什么?创新实质上就是一种变革,是否认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先进的一种勇气;创新要有文化支撑;创新要瞄准目标,技术创新要自主化。

  展望怀川大地未来之路,创新永远在路上。

编辑:李连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