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采取“合作社+协会+农户”经营模式,老城区邙山街道土桥社区把“牡丹花”种成“致富花”;有山有湖有民宿,洛宁县东宋镇上宋窑村大石涧组依托好生态打造“越野e族”、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休憩训练大本营,带给村民可观收入……今天的洛阳,一个个富民产业拔节生长,托起了群众致富梦。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暨产业发展观摩推进会强调,要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产业兴起来,群众富起来。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厚植内需发展潜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扩内需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集中精力拼经济的当下,百姓的腰包鼓不鼓,不仅是“小家”的心事,更是国家的大事。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既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又有利于有效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既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也是一举两得的双赢之举。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电商等平台经济迅猛发展,交通物流条件逐步改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这为发展富民产业创造了大好条件。当然,大力发展不是不顾实际、大干快上,而是发挥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走出富民产业发展之路。
这条路,是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凭借山区面积大、草场资源丰富等优势,嵩县推出“托牛所”养牛产业发展新模式,环境整洁、养法科学、销路广阔,“退村入所”让更多群众“犇”向致富路。从洛宁上戈苹果演绎“一亩园十亩田”的金果蝶变,到伊川富硒红薯创造“土里掘金”的致富佳话,实践充分证明,“五山四岭一分川”的洛阳虽在粮食种植上没优势,但在发展特色种养上大有“钱”途。
这条路,是盘活乡村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进栾川县栾川乡养子沟村,一栋栋特色民宿引人注目,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这几年乡村旅游越来越火,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在村里经营民宿的村民李锋感慨。或风景秀美,或民俗奇特,或历史厚重,我市各县区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充分挖掘盘活本地资源,完全可以让乡亲们端上旅游“金饭碗”。
这条路,是面向社会大众,大力推动创新创业。约300平方米的直播基地,15个直播间、专门的人才培训教室……乘着直播电商蓬勃发展的东风,嵩县“90后”电商创业者武现峰带领团队返乡创业,助不少村民成为“带货高手”。今天,新的产业风口不断涌现,群众创业创新迎来重要机遇期。乘“风”而上,推动更多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投身其中,必将铺展更多增收致富路。
当“产业”前缀“富民”,发展就有了方向与温度。具体到当下,我们尤须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因地制宜扩大牛羊等畜禽养殖规模,有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结合科学运营盘活乡村资源,推出更多深受年轻人青睐、具有乡村韵味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借鉴浙江经验打造高端民宿品牌,带动更多群众增加收入;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积极搭建平台载体,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带动全市上下掀起双创热潮。
越是大事,越不容含糊。把发展富民产业作为重要职责,加强研究谋划,全力以赴推动,我们定能实现富民惠民利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促共进!
编辑:郭栩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