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冠军,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金字塔的塔尖。其数量、质量,一向是衡量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日,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公示,河南有8家企业入围,郑州占4家。
站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郑州能从“单项冠军第一城”宁波身上学到些什么?在追赶“单项冠军”头部城市的道路上,郑州又该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第七批全国“单项冠军”名单发布,郑州有4家入围
近日,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公示名单发布,全国有339家企业上榜。
这其中,河南有8家企业上榜。至此,河南以39家的累计总量,位列全国各省份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排行榜第八位。
郑州今年也有4家企业入围:郑州森鹏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半导体芯片高效精密切割超薄砂轮、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生物质发电用齿轮传动装置,入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这是郑州入围企业最多的一年,也是郑州首次有单项冠军产品入围。遗憾的是,“单项冠军”总量11家的郑州,至今年仍未能进入全国前20之列。
事实上,制造业单项冠军头部城市的竞争格局,十分激烈。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浙江宁波新增入围单项冠军企业10家、单项冠军产品10家,前7批累计入围企业数量达83家,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守住了“单项冠军第一城”的荣誉。
深圳紧随其后,前7批累计入围企业数量达67家,位居全国第二。北京则以56家的总数,位居全国第三。制造业大省山东成为赢家,在“单项冠军”全国20强城市中,有6座城市入围。
中部六省中,和郑州同为省会城市的长沙,今年新增入围企业(产品)数量达10家,增势亮眼。以25家的总量,跻身单项冠军总量全国前十城市之列。武汉也以19家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的总量,从全国第25位上升至第16位。
追赶“单项冠军之城”,郑州要先摸排、建培育库
有差距,就要努力追赶。
好消息是,在衡量制造业发展实力的另一重要指标、“单项冠军”重要后备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郑州名次靠前。
如今,站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风口,郑州也已认识到了培育“单项冠军”的重要性。
今年4月,郑州市出台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中提出,对认定为“单项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的,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除了重金激励,在追赶“单项冠军之城”的道路上,郑州还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河南省社科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西三表示,各地制造业“单项冠军”,多是本土企业。也因此,培育发展“单项冠军”企业,我们要重视“本土企业”,进一步精准聚焦具体产业、行业,坚持在具备“比较优势”的长项领域“精耕细作”,“政府部门应该先摸排一遍,了解郑州在细分领域里排名靠前的企业,知道这些企业有什么产品、核心技术,再建立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措施和支持政策。”
此外,尤为重要的是,郑州要创造一个能够吸引到顶尖人才的环境。
在赵西三看来,单项冠军位于金字塔的塔尖,要想时刻保持领先,必须拥有高水平的研发人才,“这些企业,需要吸引到行业里的顶尖人才。郑州可以有针对性地,出台针对细分行业人才的激励政策。另外,对企业引进的人才也要加大支持力度,简化相关流程,促进政策落到实处。”
国家对于单项冠军的认定,有着很严苛的标准。企业要长期专注于1-2个特定细分产品市场,在一个细分领域长期投入,有“一米宽、百米深”的沉淀和积累。
如今,郑州走在“深耕”道路上的企业已有不少。截至目前,郑州共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1家。
按照郑州给中小企业规划的发展路径,这些企业距离单项冠军企业仅一步之遥。
明年,我们或可期待,“单项冠军”中有更多的郑州企业。
编辑:安艳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