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政综合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做好涉外婚姻登记工作 擦亮为民服务底色

2022年10月31日 来源:河南省民政厅

  自涉外婚姻登记处7月1日迁入河南省政务服务大厅以来,河南省民政综合服务中心高度重视、高位推进、高效落实,紧紧围绕全省民政“464”工作布局,深入贯彻“大厅之外无审批”、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等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牢牢把握“严”字当头、“实”字为要、“干”字为先,大力发扬务实创新精神,全面提升涉外婚姻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严”字当头,展现规范化优良新风貌

  为持续涵养省民政厅提出的“新、实、细、严、快”工作作风,奋力实现“增能力、提效率、转作风、树形象”的工作目标,涉外婚姻登记处聚焦新要求,不断推出新举措。一是严明工作纪律,优化管理模式。多次以小组会议的形式传达学习贯彻政务大厅管理制度,推进婚姻登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统一服饰着装,展现沉稳可靠的精神面貌;落实考勤管理,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以周报的形式记录汇总呈现每周打卡情况,并定期通报,切实提升管理效能;狠抓档案管理,认真做到档案入柜,积极完善婚姻档案的收集、整理、查阅、登记等工作。二是依托活动载体,强化作风建设。在 “庆七一、展风采、强化能力作风建设”趣味运动会中,全体人员积极报名、踊跃参加,展现出活泼向上的精神风貌;组织开展文明服务活动,围绕“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主题,以职业道德建设、行业服务规范,文明礼仪养成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岗位技能和文明服务竞赛,在实践中提高为民服务的水平。三是提升责任意识,细化服务举措。深入推进婚姻登记信息化、智能化、便利化建设,根据群众多样化需求,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用心用情,精准服务,不断彰显民政温度。在开展延时服务的基础上,为残障人士、特殊困难人群开设绿色通道,在七夕节等特殊节日里,提前安排谋划,确保当天办事的群众都能够办成事、办好事,提高群众满意度,切实把责任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二、“实”字为要,搭建信息化便捷新平台

  入驻前后,涉外婚姻登记处致力于全方位打造服务新模式,紧抓制约婚姻登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事项不清问题。坚持“一次性告知”的工作原则,让群众不再“多头跑”,“只进一扇门”。在线上,通过省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宣传公布办事指南及咨询电话,群众可按照标准一次性将材料备齐,少跑冤枉路;在现场,印制结、离婚须知以供翻阅,对于群众待办事项一次性解释到位,保障当天业务当天办结,切实提升服务质效。二是解决数据不通问题。积极响应并服务全省一窗办理服务规划,利用全国婚姻登记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打通各个关节,以防存在瞒报、骗婚、重婚现象,辅助业务办理;与政务服务中心加速信息交流,使涉外婚姻登记业务顺利融入大厅体系,每日的业务数据上报至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平台,保障了窗口情况及时反馈,服务工作及时改进。三是解决办事不畅问题。办事群众可自行在综合自助一体机上使用身份证进行取号排队,规避了因排队问题引发的争执,有效保证登记现场秩序;在取号过程中,群众可依据自身需求,在一体机上事先选择办理事宜,以便后台实行区块化管理,大大提升了办事服务效率。

  三、“干”字为先,彰显专业化奋发新作为

  自迁入服务大厅以来,登记处积极担当作为,想方设法谋划发展,竭力干好主责主业。一是助推角色转变。面对较大的人员变动,登记处以“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加强培训工作。采取以老带新、分组学习、案例分析、实战演练等形式,重点从政策理论、业务技能和行为礼仪等方面着手,提升新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培训学习,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及时熟悉涉外婚姻登记办理程序,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工作,保证了婚姻登记人员的平稳更替,保障了婚姻登记工作的正常进行,真正做到了秩序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二是强化业务能力。推进业务学习常态化,组织人员学习婚姻登记系统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定期学习《民法典》《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婚姻窗口服务礼仪》等专业知识,做到将各种法律法规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中,提高人员依法办证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登记处还与大厅内其他业务窗口通力配合,落实上级统筹规划,主动出力、及时帮助。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利用迁入行政服务大厅之机,对照《婚姻登记工作规范》相关规定,设立了候登大厅、结婚登记区、离婚登记室和档案室,并在大厅内设立开放式窗口,保证结婚登记程序公开透明,杜绝操作不规范、徇私舞弊等情况发生;同时,还专门设置离婚调解室,充分考虑了离婚夫妻的隐私安全和情绪问题,在实施情感问询的过程中尽力调解夫妻矛盾,并充分尊重双方意见,实现了婚姻登记工作规范化、透明化、人性化。

编辑:李连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