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数字化建设 改变我们的生活

2022年07月14日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

  编者按

  数字化、智能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给我们安全、便捷、高效的生产生活。而且,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政务工作、乡村建设、文化旅游等都有了新的变化。未来的数字化建设,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今天我们一起关注数字化建设。

  以数字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安钢集团公司推进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企业云平台、堆焊机器人等上线运行,同时“5G+焦炉车辆联控系统”投运,“5G+智慧巡检系统”“5G+智能测温系统”加快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给该公司带来的是安全、节能、高效的发展红利。

  数字化给企业带来的是高效发展,而数字化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线上健身比赛、远程办公等,让我们在便捷中享受着智慧生活的乐趣。数字化对生产生活、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建成“一个强市”、实现“八个领先”是我市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产业实力、城市规模能级、公共服务等,每一项工作的创先争优都不是敲锣打鼓能实现的,需要踏实肯干,也需要借助数字化、智能化等科技力量实现弯道超车,需要我们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以数字化推进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建设。

  加快数字化建设,重点是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这既是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也是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尝到数字化红利的甜头,人们对数字化建设有了更高的期许,希望多些“掌上办”“指尖办”,希望城市更智能、停车更方便、办事更快捷。但是当下,方方面面的数字化建设都需要不断向纵深推进,比如:遇到暴雨天气城市内涝点能否及时捕捉,以便及时做好应急调度;市场主体能否在网络上一站式审批;群众可否在指尖上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等,而这些都需要依靠数字政府的建设逐一解决。

  从政务服务方面来说,加强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强化数字思维,推进各行业、各领域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促进数据互联共享,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我们应该在更多领域、更多部门之间架起数字的桥梁、信息互通的纽带,让更多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数字红利。从政府管理方面来说,要发挥数字化在防灾减灾救灾、疫情防控、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比如:如何利用“一网通”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如何利用“指尖办”让城市管理更高效,这都需要加强数据的融合和层级的协同高效管理。

  在数字化的浪潮中,数字政府建设要统筹规划、统筹部署,更重要的是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释放更多数字政府改革红利,当好企业和群众的贴心人。

  用数字技术激活乡村新动能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18个新职业,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便是其中之一。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乡村生活与乡村产业被不断改变,远程掌控大棚里的温度、湿度;跟着导航,无人机可以精准播种、洒药;网上下单,城里人可以买到乡村特产……这些都离不开网络与数字技术。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强调“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随着村村通宽带变为现实,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巨大成效,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实践证明,以数字乡村建设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催生出适合乡村发展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能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需要进一步挖掘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潜力。我市有个西裴小镇,村里以农耕研学团队引入客流,盘活了经济,并开发数字化乡村运营系统,所有收入通过扫码进入专有账户,部门独立核算,实现收入即时到账,极大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再如,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通过建立数据仓,构建了瓜农可用、能用的数据资源体系,为瓜农减少了风险,让甜蜜事业带来了甜蜜生活。可见,搞好基础建设,用好数字资源,可以让虚拟信息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还需要提高农民数字化应用水平。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网络直播展现乡村生活,为家乡发展赢得更多机遇。不仅如此,数字技术让我们更准确获得天气与农情信息,参与云端课堂还能学到科学种养的技术。为顺应数字乡村发展趋势,我市就曾为农民提供此类培训课程。在数字化时代,只有让更多农民掌握新技术,才能更好将身边资源开发出来,给乡村发展带来更多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数字乡村建设还应因地制宜,找到适配本地资源禀赋、信息化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径,让乡村借助数字化建设成为美丽幸福的所在。

  让数字“点燃”文旅发展引擎

  十几家重点景区进行实况网络直播,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一览安阳大好河山;现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解读本地文化魅力;直播打卡本地风味美食,寻味身边的美味……今年,我市推出“云游安阳”系列节目,实现文化生产与消费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不仅让本地文化活起来,也为人们带来新的消费体验。

  所谓数字文旅,就是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与文旅业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产业形态,它有着更强的交互性和体验性。例如,云看展、云旅游等让游客轻松实现位移,感受世界各地的实地场景。再比如,虚拟现实技术能联通历史与当下,穿越古今。从衣袂翩翩的汉服盛典到华美惊艳的唐宫夜宴,再到清明上河图触手可及,多重观感交互体验,让游客沉浸在亦真亦幻的场景中。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等,将数字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只有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才能提高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字化文旅产业需要平衡好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注重科技手段创新,更要注重文化内涵挖掘。安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甲骨文、周易文化、红旗渠精神、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文旅资源丰富。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把数字化场景与特色文化相融相促,深入挖掘本地文化的优质内容,打造出品牌和特色。

  数字化文旅产业转型还需要积极拓展重点应用场景,让新技术、新玩法、新体验更好走进公众生活。近年,从VR、AR到MR,现实与虚拟场景不断升级,场景做得更逼真,叙事也很有故事性。安阳航空科普馆暑假爆红,里面的5D电影电子触摸互动、航空模拟器体验等,就是将科普知识与数字技术结合,让游客获得沉浸感和场景化的体验。现在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一些景区、博物馆也可以增设一些互动体验场景,创新数字文化内容产品的供给模式,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和群众期盼,激活数字文化消费的活力和潜力。

  智慧旅游是文旅发展的大势所趋,用数字技术来创新文化旅游业态,将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