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洛阳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2022年07月08日 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

  “七下八上”是洛阳市防汛关键时期,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气象局等13家市减灾委主要成员单位,对7月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具体情况如下:

  一、气候趋势预测

  常年7月全市平均降水量为139.2毫米,最大为栾川184.2毫米,其他地区在110.3毫米~151.5毫米。全市平均气温为26.4℃,栾川为23.8℃,其他地区为25.9℃~27.4℃。

  预计7月我市降水偏多0至二成,西南部栾川170毫米~200毫米,其他县区120毫米~150毫米;平均气温略偏高0℃~1℃,西南部栾川24℃~25℃,其他县区26.5℃~28.0℃。

  二、7月灾害风险预判及防范对策

  综合判断:今年7月洛阳市主要灾害风险为高温湿热、暴雨(含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及冰雹、臭氧污染等气象灾害风险,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山洪、城市内涝、滑坡、塌方等次生灾害风险,对交通运输、城市运行、生产生活等带来不利影响。

  (一)水旱灾害:水利部门要重点防范山区、丘陵地区因局部或持续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应加大中小型水库和淤地坝巡查频次,做好山洪灾害防御群测群防工作。同时,合理调配水资源,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

  (二)地质灾害: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大对栾川县、嵩县、汝阳县、洛宁县景区道路周边及交通沿线地质灾害点的监控力度;要重点做好切坡建房居民点周边的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和监测预警。

  洛阳前兆观测台网地温、地倾斜、地磁等观测资料未发现短临异常,7月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三)交通运输: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临水临崖、桥梁、涵洞等受强降水影响较大路段和区域的巡查力度,危险路段要设置警示标志,及时排除道路险情并发布道路通行信息;要严格落实水上交通管制规定,防止船舶冒险出航。

  (四)建筑施工:建设施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工地现场的安全监管,完善极端天气应对预案,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深基坑工程、有限空间作业、模板支撑体系等重点部位安全防护和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五)城市管理: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大窨井盖、行道树、广告牌及市政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特别是城市道路积水点的巡查管护,遇强降水时要设置警示标识,及时排涝,并安排专人盯守,确保行人、车辆安全。

  (六)农业生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对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蝗虫等植物病虫害和黑热病、猪乙型脑炎动物疫情的监测防治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七)旅游安全:旅游主管部门要指导景区进一步完善各类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方(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升景区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游客人身安全。

  (八)工矿企业:工信部门要压实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防火防爆、防中毒窒息、防泄漏、防触电、防高空坠落等安全措施,同时要做好职工高温高湿天气防中暑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大对露天矿山、尾矿库和排土场的巡查督导力度,做好防汛应对工作。

  (九)教育系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生防雷避雷、防中暑、防冰雹、防溺水等假期安全教育,适时开展教室、宿舍等校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十)森林防火:7月不易发生森林火灾,但要注意防范林区农耕生产、施工活动、输配电线路短路及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引发森林火灾的风险。

  (十一)疫情防控:当前国内外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之暑期旅游人员增多,防控压力增大。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确保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工作建议

  7月我市进入主汛期,局地极端强降水引发高风险次生和衍生灾害概率增加,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工作理念,全力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一)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密切监测水情、雨情、汛情,及时发布预警,尤其要加强局部突发性灾害预报预警,第一时间通知到村、到户、到人,重点做好边远山区和人员密集区预警发布,并做好各类极端灾害天气的应对工作。

  (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自然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工程、重点河段、重点易涝点、重点地质灾害监测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安全度汛。

  (三)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各类应急救援队伍保持全员在岗,并认真做好防汛应急预案演练,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抢得住。

  洛阳市减灾委办公室

编辑:郭栩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