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鹤壁市浚县新镇镇中心小学校园里盛开的花朵显得愈发娇艳,教室里书声琅琅,这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元气满满。这是鹤壁市教体系统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的一个缩影。如今,走进浚县、淇县曾经受灾严重的学校,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校舍映入眼帘,加之修缮后的操场、绿植,犹如一幅画卷在校园徐徐铺展。
去年7月,特大洪涝灾害肆虐鹤城大地。鹤壁市518所学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2亿元。其中,128所学校受洪水浸泡,83所学校浸泡严重、21所学校校舍受损严重,涉及在校生6980人。
看着被暴雨损毁的学校,全市教体系统扛稳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政治责任,快速响应、精准施策,加快推动教体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高质量发展,用行动守护祖国花朵。
精准施策,灾后恢复重建蹄疾步稳
“当时学校的围墙倒了一片,教学器材被洪水冲得到处都是,洪水过后校园里一片泥泞。校舍和教学楼安全吗?孩子咋上学?这是我们家长当时最关心的问题。”近日,浚县新镇镇中心小学一名家长对去年7月的洪水仍历历在目。
为不耽误2021年秋季开学,全市教体系统不等不靠,自发开展受灾校园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校园清淤冲洗、水电抢修、围墙重建、房屋治漏……广大教职工自发到学校开展校园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各项任务快速落地见效。
“市教体局成立全市教体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班,抽调财务等科室骨干力量,制订《关于做好学校灾后重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具体任务和工作步骤,压实各级责任,对需要重建、改建的学校,做到统一布局规划和项目选址,加快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市教体局发展规划科科长魏俊芳介绍。
救灾要快,重建要稳。市教体局组织各县区学校迅速行动,召开动员大会、制订实施方案,自发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各县区学校采取水退即自救、水退即鉴定、水退即消杀的办法,对校园排水设施、围墙、线路、在建工程等进行全面排查,并协调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校舍安全鉴定,加快排涝清淤、清洁消杀、整修加固,对水淹电路、消防等安全设施尽快修复,对因灾受损的教学仪器设备、生活设施、桌椅用具、图书资料进行整修添置,围绕校舍重建及加固维修类、其他建筑损毁修复类、教学仪器设备损坏更新类、图书资料损坏添置类、课桌椅损坏类、困难学生救助类等6个类别,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有序推进,确保秋季开学每名学生有桌椅坐、寄宿生有床睡。最终,497所受灾学校急需修复项目于去年8月底前完工,21所校舍受损严重的学校“一校一策”制订了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开学方案,通过开辟临时学校、分散教学班级、整合分流学生等措施,实现全市学生2021年秋季按时平安开学。
精准谋划,筹集筹措重建资金。为加快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展,市教体局积极争取省教育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腾讯公益平台、小米基金会、佛山市慈善总会等单位资金支持,联合市慈善总会发起参与“99公益日”“迎国庆·炬光跑”等网络募捐活动,争取资金支持。同时,鹤壁市以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其他专项资金以及社会捐助等为重点,科学整合各类资金并加快资金拨付,还将鹤壁市受灾严重的21所学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纳入省教育厅专项规划。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两确保、一前列”目标,市教体局谋划实施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和能力提升项目1261个。截至6月17日,已开工项目1261个、开工率100%,已完工项目1195个、完工率94.8%。
完善机制,共同守护校园安全
自去年受灾以来,为科学合理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市教体局结合正在编制的《鹤壁市“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鹤壁市“十四五”期间城乡中小学布局规划》《鹤壁市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聘请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等高水平规划专家对灾后恢复重建方案进行指导论证,修订完善《鹤壁市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后恢复重建教育专项实施方案》,布局调整和谋划建设一批高标准、高水平的中小学、幼儿园,推动鹤壁市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减灾防灾能力。
校园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市教体局还为全市4921名建档立卡和受灾困难学生发放助学大礼包,确保不因灾情出现学生失学、辍学现象。
“灾后恢复重建绝不是简单修复。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学生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秋季开学第一课,全市教体系统把灾后恢复重建、疫情防控与思想政治引领相结合,开展了‘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师生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志广说。
洪涝灾害的发生,推动了鹤壁市教体系统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和防灾减灾基础能力提升。鹤壁市教体系统先后召开市直教体系统以案促改工作部署会,开展安全稳定工作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校园安保人员等应急人员提升培训工作,并组织全市教体系统按照“一校一案”原则开展防汛避险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了各单位抢险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和抢险技术能力。市教体局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紧急情况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对汛情等自然灾害、疫情卫生、学生安全事故、网络舆情等七类紧急信息,要求半小时内电话报告、1小时内书面准确报送,并加大各县区教体局、市直各学校、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关于值班值守和紧急信息报送工作的指导力度,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能力。为将风险降至最低,鹤壁市教体系统还建立学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停课机制,与市气象局联合印发《鹤壁市学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停课工作实施细则》,建立暴雨红色预警条件下停课措施会商研判、情况通报、信息共享、责任查究等工作机制,明确停课标准、停课安排和发布传播。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明确一名极端暴雨天气预警工作联系人,专人负责极端暴雨天气预警联络工作。
“去年的洪涝灾害让我们意识到学校防汛安全教育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目前,我们已成立了防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防汛应急救援队伍、制定了防汛应急预案、召开了全市校园安全及周边防汛工作专题会议和校舍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部署会,要求全市所有学校配足、配齐防汛物资。”市教体局安全管理科科长蒋晓娜介绍,全市各中小学还在世界气象日、安全教育日、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防汛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防汛避险意识、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在全市教体系统开展汛前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活动,重点排查教学楼、宿舍、餐厅、图书馆、实验室、办公楼、水电线路等重点部位,确保防汛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县区加快推进学校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安全和质量并重,协调有关部门开通绿色通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为广大师生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的校园环境。”金志广说。
编辑:安艳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