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提高防骗“免疫力” 守牢群众“钱袋子”

2022年05月27日 来源:商丘市人民政府

  “所谓的刷单,都是骗人的。网恋交友让转账,你可当心呀。”“假冒公检法,处处是陷阱。不听不信不转账,咱也不上当。”“关爱老年人,常回家看看。陪伴多一些,防骗来宣传。为了咱爸妈,守好养老钱。”“电信诈骗不难防,不贪不给不上当。防范诈骗第一条,不贪便宜要记牢。”……近段时间,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类似的反诈宣传。为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近日,商丘市启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众志成城提高防骗“免疫力”,守牢群众“钱袋子”。

  商丘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量仍处高位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发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广、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犯罪类型。由此,商丘市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强力挤压犯罪空间,有效铲除犯罪土壤,扎实开展预警宣传防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以打开路、打防结合,持续保持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0.6%,损失数同比下降20.92%,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下降11.99%,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85.195万元,持续保持良好态势。

  商丘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分管反诈工作的副支队长告诉记者:“当前商丘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总量仍处高位,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需要凝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广泛开展五大高发类案件防范宣传

  从5月10日起,商丘市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要求要充分依托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宣传等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调动主流媒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展集中宣传,形成强大宣传声势、宣传网络矩阵。

  这次集中宣传月的重点是广泛开展五大高发类案件防范提示宣传,即发布刷单返利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虚假网络贷款诈骗、冒充客服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等,深刻揭露诈骗分子犯罪手法特点和严重危害,进行权威防骗提示,对相关易受骗群体开展针对性地精准宣传,鼓励群众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不断提高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5月23日,永城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受邀来到城郊煤矿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提醒广大职工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轻信先转账后办理等所有涉及银行卡相关信息的电话、短信和链接。

  5月18日,柘城县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进社区活动,结合真实案例,向群众详细讲解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兼职刷单、高息理财等诈骗手段。

  警惕伸向老年人的诈骗“黑手”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传统美德,但就有这么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老年人的钱袋子,他们编制各种套路、骗局、陷阱,频频将诈骗“黑手”伸向老人的养老钱、看病钱。

  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启动后,我市多部门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法治意识,提升识骗防骗能力,营造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浓厚舆论氛围。

  5月20日,永城市人民法院援引典型案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老年人讲述养老诈骗套路。2个小时的活动,解答群众咨询20余次。

  5月17日,民权县妇联邀请巾帼法律志愿者以《怎么防范养老诈骗》为主题,劝导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对犯罪分子的花言巧语、危言恐吓,一定要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持续多年,反诈防骗仍任重而道远。我们不仅期待公安机关通过全方位地严打严防,多渠道遏制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更希望广大商丘市民擦亮自己的双眼,构筑电信诈骗“防火墙”,不给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编辑:王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