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创造未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乡村的角角落落,处处闪动着劳动者的最美身影。正是每一个平凡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成就了日益出彩的活力古都。“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每一位默默耕耘的劳动者。
争做本领高强的劳动者
4月24日,在安阳市召开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河南旭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30个先进单位、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代义飞等188名先进个人、安阳钢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炼铁维检部等70个先进集体受到表彰。
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但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是技术攻关的能手。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劳模精神,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股精神暖流的温润下,我们看到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蕴藏的巨大能量。
高质量发展需要能够创新创造的劳动者。安阳市是传统的重工业城市,近年,安阳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延链提质,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在高精尖的领域出现很多吸睛的项目。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是一家钢铁企业,但却不走老路,进军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玻璃纤维,销量很好。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创新引领,增强发展活力,尝到了高质量发展的甜头。
实践证明,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走寻常路,才能在竞争中异军突起,这也是安阳市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区域领先、产业实力区域领先的重要抓手。而要实现经济弯道超车、区域领先,就要依靠更多能够创新创造的劳动者。企业、行业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大赛、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创新能手、创新示范岗、创新型班组创建活动,激励专业人才瞄准技术、行业、产业前沿开展关键领域攻关,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其实,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社会治理、城市建设等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能人,需要踏实肯干、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劳动者。我们要通过“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培育选优一批能工巧匠,通过政策激励,让更多能人在行业角逐中崭露头角,发挥“头雁”作用。要持续深化“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培养选拔一批后起之秀,选树一批领军型劳模,带动更多职工成为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建设活力古都出彩安阳需要广大劳动者辛勤劳动、诚实劳动,需要劳模争创一流、甘于奉献,更需要千千万万个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广大劳动者要争做本领高强的劳动者,在行业、专业上谋得一技之长,增强才干本领,在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打拼的同时,也为安阳的发展贡献力量。
奋斗是新时代劳动者的本色
据本报报道,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有28栋日光温棚,里面种着西红柿,这些西红柿名为“邺城红”,先后获得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和绿色食品认定。梨园村的西红柿产业让一批年富力强的种植能手脱颖而出,为甜蜜“柿”业带来甜蜜的生活,同时辐射周边村庄,从业人员有1500余名。
劳动光荣要通过奋斗来书写。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一切成果都需要付出汗水。因为有无数奋斗者付出辛劳,梨园村才有了甜蜜的“柿”业,改变了乡村面貌,带动村民富了起来,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更为小村庄迎来了美好明天。梨园村打造品牌、发展西红柿产业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奋斗的价值,艰辛的劳动和集体的智慧最终换来了幸福生活。这份成绩背后的荣光属于每一位为之奋斗的劳动者。
奋斗是新时代劳动者的本色。劳动创造幸福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劳动者奋斗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本行业,在其他领域,同样也需要这种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精神。内黄县总工会开展“助力百村·劳模出彩”活动,全县各级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等先进个人和组织投身乡村振兴,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更出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属于每一个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奋斗者。
青年是干事创业的重要力量。有了他们的加入,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在全民抗疫的重要关头,同样也离不开这股青春力量。最近,我们看到很多奋战在一线的抗疫青年,采集样本的大白、穿梭忙碌的志愿红、下沉抗疫的干部,为守护万家灯火、百姓安康贡献着青春力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越是艰苦越能体会奋斗的意义,越是辛劳越能品出收获的喜悦。劳动丰富了青年的人生经验,让他们在奋斗中实现了价值,更懂得如何去创造美好生活。
近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介绍了青年发展的良好条件,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青春担当与精神风貌。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应该向榜样看齐,坚守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到一线经受磨砺,在劳动中锤炼自我,靠奋斗升华人生、实现梦想,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追梦者、引领者。
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
小学天台上建屋顶农场,学生们可以种植蔬菜和水果;编织、针线、木工等内容纳入课堂,学生除了学习知识也要掌握一些技术;劳动教育成为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个课时……这是今年3月以来,深圳市中小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创新劳动教育方式,细化劳动教育内容,这样的劳动课更吸引人,也更能发挥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
劳动教育永不过时,也必不可少。“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古人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不少学生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工作后还需要父母来照顾。甚至有不少年轻人毕业就想坐办公室,不愿到基层一线去,究其原因就是怕吃苦受累,缺乏劳动意愿。殊不知,在劳动中才能体会到付出和收获的价值,历练不拈轻怕重、不惧劳累的优良品质。实践证明,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一些劳动技能,不仅是个人生存、增长见识、融入社会的基础,也是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吃苦精神的重要途径。当下,学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培养能担当民族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
劳动教育虽然已经成为很多中小学校的必修课,但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原因有多种,有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课没有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学习成果无法检验;有的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好就行,长大后学做家务也不迟。要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明确劳动教育的实质,那就是劳动教育不只是为了劳动,而是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之美,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学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保障机制,制定具体有效的落实制度,确保劳动教育扎实开展。家长平时可以创造一些体力劳动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起辛勤劳动为荣、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念,通过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劳动者提供社会福利等,彰显劳动的价值。通过社会引导、学校规定、家校互动,让广大青少年愿意劳动、热爱劳动,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编辑:王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