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深化产教融合,高水平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结合周口市实际,市委、市政府4月21日出台了《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
建设科教新城。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科教新城,启动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职业教育集中布局。鼓励各高校依托优势学科,聚焦周口市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临港经济,强化与国内外知名院校(所)的对接引进,创办“教学联合体”,打造创新孵化新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同步配套学校、医院、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项目,带动教育、医疗、养老、建筑等产业,实现以教育人、以人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构建产教城融合的发展新格局。三年内,科教新城初具规模,其中高等职业教育片区入驻职业院校4所(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文理职业学院、河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并建成一些必备的实训基地等配套设施,科技创新有起色,在全省有新突破。到“十四五”末,创办一批教学“联合体”,打造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科研实验室,招引一批科创团队,打造全省职业教育和科技研发新高地。鼓励社会力量和大型企业在科教新城兴办职业教育,对纳入产教融合型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投资符合规定的,按投资额的30%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水平。三年内,各县(市、区)新建1所5000个学位以上规模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增加学位5万个,全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达到国家标准,争创5个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7个高水平专业群。到“十四五”末,全市增加学位10万个,25所中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争创7个省级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和10个高水平专业群。
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支持周口文理职业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动周口技师学院、周口交通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积极筹建河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周口智慧能源职业学院、周口农高区职业学院、河南应急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周口财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建设。三年内,争创1所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3个高水平专业群。到“十四五”末,争创2所省级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5个高水平专业群。
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周口师范学院开设本科层次应用型专业,建成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在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农业科技学院,围绕小麦、玉米、甘薯等全产业链,开设本科层次涉农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设置研发平台,推广应用科技新工艺、新成果,高质量服务周口国家农高区建设。支持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在科教新城建设分校,为该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支持,推进学校完成教育部职业本科试点任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支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升本,并在科教新城建设本科职业院校。到“十四五”末, 全市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
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鼓励周口师范学院、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市农科院发挥资源优势,合作共建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中的高峰。支持周口文理职业学院组建学前教育集团,辐射带动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快速高质量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创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行业长足发展,做大做强。
统筹专业对接产业布局。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周口国家农高区高标准建设为中心,主动对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构建满足市场、适应需求的专业体系。各县(市、区)坚持职业教育与产业集聚发展、园区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围绕主导产业,办好1~2个特色专业,推动“一县一人力资源品牌”工程,擦亮项城防水、商水绿化、西华的哥、沈丘物流等特色劳务品牌,促进劳务品牌向就业名片转变,实现县域内专业与产业同步调整、协调布局。
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出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意见,落实校企办学主体责任和激励政策,建立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构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专业五业联动体制机制,支持有代表性、影响力和改革意愿的企业开展市级产教融合试点,建设15家特色鲜明的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支持骨干优质企业以股份制或混合所有制方式与高校合作共建共享二级学院和产业学院。实施“周口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遴选500名中高职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到知名企业实习深造。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建设100个以上市级示范性企业学徒基地。实施“1+x”证书制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规模以上企业原则上按职工总数的2%设置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岗位。公办职业学校的学生原则上在本地实训。支持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建设区域性、开放式、共享型土木水利类专业公共实训基地。
改革教师招聘、职称评聘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允许学校按编制数额20%的比例自主招聘兼职教师。对于职业院校引进的兼职教师,同级财政统筹资金予以支持。学校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可用于教师的劳动报酬,教师绩效工资水平可以达到所在行政区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3倍,且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管理。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健全人才评价体系,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完善职称评审与职级晋升制度。
构建专家治校、名师领教新生态。加快职业院校管理体制创新,采取学校内部推选、外部选派、竞争(聘)上岗等方式,选拔职业院校领导班子。培养30名省级名师、50名市级专业带头人,开展“周口工匠”评选,建设周口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依托周口高等职业院校建设4个“双师型”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争取1~2个进入国家级行列。加强教师5年一轮次的全员提升培训,三年内,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50%,到“十四五”末,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70%。
培养乡村振兴急需人才。统筹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加快建设学前、康养、文旅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形成契合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支持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乡村振兴学院,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周口技师学院、周口市农科院创建省级乡村振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专业点。支持农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建立大师工作室。各县(市、区)要依托本地职业学校的人才、技术和设施优势,因地制宜,广泛深度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种养加新技术培育和产供销人才培育。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政府、行业、企业、社会个人参与的多元化成本分担投资机制。当年预算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确保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全面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生均拨款制度,足额落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市级1500 元/年、县级1200元/年和公办高等职业院校12000元/年的生均拨款标准,并根据发展需要和财力逐年提高。增加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生均经费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民办职业院校发展。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经费的10%~ 20%用于农村职业教育,直接划拨职业教育专款账户。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本企业员工培训。
编辑:郭栩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