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公众该如何作好自身防护?3月23日,记者邀请市疾控中心流行病科科长任东为大家提出了具体建议。
任东围绕“防、控、减”三个方面,为大家提出十分具体的防护措施。首先是“防”,也就是预防。新冠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在密闭空间里,病毒可通过气溶胶进行传播。公众要根据病毒的传播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要坚持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前检查系带是否牢固,然后正确调整鼻夹位置,做到金属条朝上、有颜色一面朝外,确保整个口罩覆盖口鼻全部,并且检查气密性。“生活中,经常见到有些人试图通过佩戴多层口罩的方式来预防病毒,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不仅不利于增加口罩的过滤性能,还会影响呼吸。”任东说。除了正确佩戴口罩外,公众还要保持社交距离,严格遵守“一米线”防护措施。在咳嗽、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注意做好手部卫生,增强防范意识;保持环境卫生,不随意丢弃用后的口罩,不随意吐痰。
其次是“控”,也就是管控。在有疫情的情况下,公众要积极配合作好核酸检测、自我进行健康监测。核酸检测以及刚开始的抗原检测是发现感染的有效手段,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隔离管控措施,才能避免因延误发现导致疫情传播。公众在健康监测过程中,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症状,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的前提下,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筛查诊治。
第三是“减”,也就是减少。预防病毒传播,应减少非必要外出、减少人员流动,尽量避免到通风不良的场所。简而言之,居家是对自己、对他人最好的防护。公众居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勤通风,每天都要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外出回家、饭前便后、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一定要洗手;注意居家卫生,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家具表面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餐具。需要提醒的是,门把手、桌面等手经常接触的表面最好能每天清洁消毒;容易腐蚀的物体表面或者手机、键盘等可以用酒精擦拭;大面积物体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配制和使用消毒剂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营养均衡、劳逸适度,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增强抵抗力,抵御病毒侵袭。
编辑:杨露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