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2022年02月11日 来源:开封市人民政府

  记者2月10日从市统计局获悉,“十三五”以来,开封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2019年开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3%,首次升至50%以上;二是2018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升至46.3%,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开封市全社会用电消费出现工业用电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大幅提高等变化。

  “十三五”期间,开封市在经济新常态阶段的快速发展中不断展现新景象。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大幅提高。第三产业取得新的成效:与其他大多行业相比,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增长状态,高新技术行业发展加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租赁业逐步确立主导地位,经济发展不断向技术、创新与要素三方面驱动转变。

  全社会用电规模不断扩大,用电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20年开封市全社会用电量112.4亿万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17.5%,5年平均增长3.3%。同2015年相比,2020年开封市全社会用电总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一是第二产业和工业用电比重大幅下降,2020年全市第二产业、工业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比重分别为59.0%和57.1%,分别比2015年下降10.9、11.1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重明显提高,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重分别升至16.8%和22.4%,分别提高5.8个、5.5个百分点;三是第一产业用电比重下降,比重为1.8%,比2015年降0.3个百分点,降幅约占2015年比重的1/7。

  农业现代化带动第一产业用电增长、结构优化。开封市是河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2020年粮食产量313.07万吨,比上年增加5.68万吨,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实现双提升。开封市农业持续较快发展。

  一般而言,室内农业更发达、规模化养殖更普遍、技术含量更高的现代化农业的电力消费强度,要明显大于以粮食等大田作物为主、养殖分散化的传统农业。2020年开封市第一产业用电总量2.1亿万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17.7%,其中农、牧、渔业用电分别增长61.1%、287.7%、83.7%。

  高载能行业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拉动工业和第二产业用电规模不同程度缩小,消费强度明显下降。2015-2020年期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开封市工业企业特别是五大高载能行业企业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大节能降耗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5年来高载能行业用电规模不升反降,2020年五大高载能行业用电总量33.6亿万千瓦时,比2015年下降24.3%;行业用电占第二产业比重50.7%,占比较2015年下降15.7个百分点。五大高载能行业占比三升三降,占比上升行业增幅显著,占比下降行业减幅平缓。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257.4%、201.1%、105.6%;电力、热力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降低6.3%、39.4%、4.6%,其中氯碱、肥料制造行业所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幅度较大,用电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31.6%、41.9%,但比重分别上升2.0%、下降2.7%。

  在五大高载能行业成效显著的节能降耗工作带动下,开封市工业、第二产业用电规模同步缩小,电力消费强度大幅下降。2020年,全市工业电力消费总量64.2亿千瓦时,比2015年下降1.6%。2020年,全市建筑业用电量2.1亿千瓦时,增长29.8%,由于比重过小,未能拉动第二产业用电增长。

  第三产业用电规模快速扩张,用电强度大幅提高。2020年第三产业用电量18.9亿千瓦时,比重升至21.6%,比2015年增长8.4%。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公共服务及管理组织电力消费规模扩张较快,分别比2015年增长104.8%、96.1%、80.0%。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电力消费规模也在扩张,增幅分别为40.0%、24.1%、39.0%。

  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国家能源清洁政策实施,共同推动居民生活用电规模快速扩大。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城镇化是居民生活用电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常住人口,一方面,基本不再使用薪柴、煤炭等传统燃料,生活用能转向更为清洁的燃气和电力;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家用电器的广泛使用,城镇居民人均用电量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随着我国能源清洁化战略的深入,尤其近年来“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电能替代举措在开封积极推进,全市居民电力需求进一步释放。2020年,开封市城乡居民用电总量25.1亿千瓦时,比2015年增长8.9亿千瓦时,增长率55.2%,其中城镇居民用电增长4.1亿千瓦时,增长率57.5%,乡村居民用电增长4.8亿千瓦时,增长率53.4%。

编辑:王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