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底前 洛阳全面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

2021年12月31日 来源:洛阳市人民政府

  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12月29日记者从洛阳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洛阳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下发,进一步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依照《方案》,2022年年底前,洛阳全面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

  具体的工作安排为: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在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进一步加大改革试点力度,力争2022年年底前,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大幅提高市场主体办事的便利度和可预期性。

  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梳理涉及市、县两级权限事项,形成《洛阳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共201项,在全市范围内执行。定期向社会公布清单调整更新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清单之外不得限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相关行业开展经营。

  分类推进审批改革

  直接取消审批(共19项)

  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等不得要求企业提供相关行政许可证件。

  审批改为备案(共7项)

  原则上实行事后备案,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经营;确需事前备案的,企业完成备案手续即可开展经营。企业按规定提交备案材料的,应当场办理备案手续,不得作出不予备案的决定。

  实行告知承诺(共22项)

  有关主管部门要依法准确完整列出可量化、可操作、不含兜底条款的经营许可具体条件,明确办理需提供的材料、办理程序、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后果,一次性告知企业,并提供告知承诺书示范文本。

  对因企业承诺可以减省的审批材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对可在企业领证后补交的审批材料,实行容缺办理、限期补交。对企业自愿作出承诺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当场作出审批决定。

  有关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宽进严管”,确有必要的可以开展全覆盖核查。发现企业不符合许可条件的,依法调查处理,并将失信违法行为记入企业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

  优化审批服务(共153项)

  按照改革清单规定的举措精简许可条件和审批材料,优化办理流程、压减审批时限,取消或延长许可证件有效期限、取消数量限制或合理放宽数量限制并定期公布总量控制条件、企业存量、申请排序等情况,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审批服务。

  同时,有关部门要逐项明确优化审批服务的具体措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提高审批服务效能。

  加大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改革试点力度

  在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增加实施《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2021年自由贸易试验区版)(共69项)》规定的改革试点举措,包括直接取消审批14项、审批改为备案15项、实行告知承诺40项。

  继续扩大“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覆盖面,围绕“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深入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将更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纳入改革范围,推动更多行业实现“一证准营”。

  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依托全国经营范围规范目录,为企业自主选择经营范围提供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告知企业需要办理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并及时将有关企业登记注册信息推送至有关主管部门。企业超经营范围开展非许可类经营活动的,市场监管部门不予处罚。相关部门不得以企业登记的经营范围为由,限制其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或者其他政务服务事项。

  在自贸试验区洛阳片区试点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最大程度尊重企业登记注册自主权。

  强化涉企经营信息归集共享

  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协同监管平台,推进企业登记注册、经营许可、备案、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涉企经营信息的归集、治理和应用,并通过“互联网+监管”等强化涉企经营信息的共享应用力度。

  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归集运用,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发布的电子证照标准、规范和样式,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

  强化电子证照信息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共享,有关主管部门及时将电子证照归集至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系统,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负责推送至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推动电子证照线上线下应用,凡是通过电子证照可以获取的信息,一律不再要求企业提供相应材料。

  按照要求,《方案》还对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等方面提出细化举措,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助力“建强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郭栩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