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物流、仓储、销售到产品质量,我们实行了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操作的全链条数字管理,既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节省了人工。”12月16日,沈丘县豫东金丝猴食品工厂厂长王坤向记者介绍,企业在订单处理、供应链管理、防伪溯源系统、电子商务等方面都进行了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向“互联网+制造业”转变,着力打造一个“智能化”工厂。
如何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项目建设增势、数字建设增能,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周口工业高质量跨越发展?近年来,周口市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突出数字化对企业发展的引领、撬动和赋能作用,以数字战略驱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评促建、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一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落户,一批工业互联网项目获评省级智能工厂(车间),数字化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各项工作迈出了铿锵步伐。
示范带动,激活传统产业“一池春水”
日前,记者走进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阿尔本制衣,看到高科技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整个车间的全套生产流程数据,吊挂及带式智能衣片输送技术、自动缝制单元、模板缝制系统等应用,使管理人员能够对车间生产设备及产品质量进行精准监控、装备与工艺完美结合,实现单元自动化生产,极大提高了企业中高档时装的生产效率。
“原来集团内部沟通成本高、信息传递效率低、数据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现在我们利用华为云存储数据改变数据存储方式,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同时还借助华为云生态伙伴金蝶云星空软件规范了集团的核算口径、核算体系,减少了对账成本,降低了人力成本。”河南邦杰集团负责人一语道破了数改对企业带来的好处。
四通锅炉是省工信厅认定的河南省智能工厂。记者走进远程监控中心、智能化生产车间等,切身感受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带给企业的变化和效益提升。企业负责人冯坤告诉记者,企业建设的基于二级节点锅炉行业远程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领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互联互通,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发挥制造装备、工艺和材料的潜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了企业在智能管理、工业数字、网络运行上的一体化。
“自动化+数字化,实现了企业从订单到生产过程中产量、质量的管控,形成闭环管理,设备维护成本降低了30%,提高了生产效率。”数字化让湘湖纺织尝到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甜头,总经理崔玮聪说,“客户对我们的印象、认可度也有所提高;对于我们内部来说,在这种大环境变动之下,通过我们人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升,也使我们更具竞争力。”
示范企业“数字”应用前后效益对比,用看得见的实惠凝聚更广泛的共识。不少企业抢抓机遇、苦练内功、求新谋变,纷纷利用应用场景、云计算、大数据等,对机器设备和生产流程等进行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打造了一个个“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形成了转型发展新动能,推动了“老工业”展现“新气质”,助力周口“制造”向周口“智造”蝶变。
精准施策,推进要素聚集“存量变革”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和技术;传统产业不等于低端产业、夕阳产业。“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数字转型企业标杆和典型应用场景,促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市五次党代会对数字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周口市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升级提供了路径。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张颖波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周口市把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来考虑,以数字建设增能为引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双引擎”,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
当前周口市工业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技术密集型产业少,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工业发展仍然是制约周口市发展的主要短板。张颖波坦言,主动适应经济新形势、新理念、新格局的引领带动作用,周口市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坚持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智能制造业培育同步发力,坚持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系统推进的工作路径,着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促进周口市工业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为加快传统制造向“智造”转变,周口市把政策扶持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助推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周口市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周口市推进工业智能化改造攻坚方案》《周口市加快5G基础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等系列政策措施,构建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基础、网络为支撑、智能为方向的“数智化”生态圈。日前,记者在新制定的《周口市“三大改造”暨5G、工业互联网项目管理办法》中看到,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5G、工业互联网、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智能化、绿色化和技术改造等,促进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打造工业经济“数字增能”新高地,美好周口“未来已来”。今年10月份,全省智能工厂(车间)评审结果出炉,周口市共有9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工厂(车间),至此,周口市省级智能工厂(车间)总数达到51家,数量居全省第四、黄淮四市第一。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项目10家,省级制造业“双创”基地和平台4家,均居全省前列。其中四通锅炉有限公司“互联网+远程服务中心”获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成为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服装行业全省唯一一家。
深挖潜力,赋能主导产业“增量崛起”
“对周口制造业而言,智改数转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沉甸甸的‘必答题’。”副市长梁建松在全市数字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推进会上指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涉及工业经济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就周口市而言,就是要紧紧围绕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建材三大新兴产业做文章,积极实施“四大行动”,构建数字产业生态,培育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动能,助力经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重点在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建材等行业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快智能工厂(车间)项目建设,争取在六大主导产业中每年建设4家智能工厂、10家智能车间,形成行业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行动。指导服务锅炉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筹划建设市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纺织、服装、塑料农膜三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周口市重要工业数据互联互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每年打造2-3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项目。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能”,争取明年300家规模以上企业、2700家中小企业“上云”。
开展新模式新业态培育行动。从平台化设计、智能化改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六个方向建设一批新模式、新业态重点项目。争取每年建设1家制造业“双创”基地、2家制造业“双创”平台、2家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2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
开展基础支撑能力提升行动。积极引进数字化转型专业服务公司、优秀技术团队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与工业星级评定相结合,开展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分级评价。争取3年内全部完成规模以上企业分级评价。
数字浪潮奔涌至,踏浪前行方英雄。我们坚信,拥抱数字时代的新周口,以数字增能为牵引,强化“三标”意识,狠抓政策落实,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定能让数字化赋能周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航船在这片蓝海中行稳致远、乘风破浪!
编辑:郭栩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