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翻巨浪,水声如雷鸣。
深秋十月的黄河,在连续不断的雨中很是不平静。近期,黄河干流先后出现3场编号洪水,黄河中下游河段正面临着长时间、高水位、大流量洪水考验。
10月11日,记者从三门峡市黄河河务局了解到,10月3日以来,黄河中游山陕区间、泾渭河再次发生强降雨过程,干支流普遍涨水。10月5日23时,黄河中游潼关站(三门峡入库)流量达到5090立方米每秒,形成2021年黄河第3号洪水;10月7日11时,黄河中游潼关站流量达到8360立方米每秒,这是三门峡市1979年以来遭遇的最大流量洪水。
黄河宁,天下平。
作为“黄河明珠”的三门峡市,与母亲河“唇齿相依”,积极应对黄河第3号洪水,确保黄河安澜、人民安宁,这也是三门峡市经历的一场空前考验。
三门峡市高度重视,领导靠前指挥。从9月29日起,市主要领导先后现场检查督导湖滨区、陕州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渑池县、灵宝市的黄河防汛工作,现场研判、明确要求并作出重要指示。10月6日,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黄河防汛工作。尤其是10月4日,收到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加强黄河秋汛巡查防守工作的紧急通知后,三门峡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迅速部署,全面提高工程巡查防守标准,紧急动员1000余人参与一线值守。
9月26日,收到黄委会洪水预报通知后,市黄河河务局紧急动员,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黄河洪水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前部署防御洪水工作。9月27日,黄河1号洪水形成后,该局及时报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启动黄河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市河务局建立与陕西、山西三门峡库区管理局,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水文局等防汛会商机制,准确掌握上游雨情水情,及时作出预判,提前应对;市、县河务部门全员进入备战状态,所有人员放弃休假,全力应对;市河务局成立4支防汛工作组,除值班人员外,由班子成员带队包县包段,驻守防汛一线开展督导工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此次黄河防汛,根据防汛物资定额,组织县(市、区)河务局补齐物资缺口,落实储备防汛石料7.07万立方米,铅丝61.92吨,麻绳0.625吨,编织袋1.1万条,发电机组20台,为黄河防汛抢险提供坚实保障。另外,去年三门峡市黄河发生6300立方米每秒的超标准洪水后,市河务局积极争取上级资金2000余万元,申报相关项目8个,目前已基本完工,此外,为保证工程防洪能力,该局还投入资金570余万元,对三门峡库区25处总长64公里的防汛工程进行及时养护,这些加固养护工程,对此次黄河防汛发挥了重要作用。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强有力的巡查防守力量,是确保此次黄河防汛的中坚力量。按照上级要求,三门峡市共组织落实群众巡查人员1308人,专业巡查人员61人;组织成立消防救援抢险人员190人;配置挖掘机29台、装载机28台、自卸车70台;落实应急照明车19辆、帐篷82顶;重点河段、重点工程24小时值守加强巡查,发现险情、抢早抢小,有力保证了第3号洪水顺利过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三门峡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当成黄河防汛的首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员安全是第一位”的要求,加强涉水人员安全管理,安排3个工作组,实地督导停止沿河一切施工行为,对临河钓鱼、观景等人员进行劝阻,在重要河段设立安全警示牌、警戒线,劝阻群众远离河道。组织督导沿黄乡(镇)、村的群防队伍到岗到位,阻断进滩交通,防汛抢险道路安排专人值守,出入黄河滩地道口一律封闭。
同时,加强黄河防汛值班。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水雨情,及时处置上报突发事件,全面掌握汛情动态,确保信息畅通。
据了解,自10月9日17时10分起三门峡大坝按4200立方米每秒流量下泄,配合小浪底水库稳定下游花园口流量;10月10日11时已降至5000立方米每秒以下,当日12时流量为4940立方米每秒;截至10月11日14时,三门峡大坝库区洪水流量为:潼关流量4080立方米每秒(平),三门峡出库流量4130立方米每秒(落)。
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全员参与、上下联动,专兼结合、群防群治……细织密结一张“安全网”,拧成黄河防汛工作合力,确保了三门峡市积极应对黄河第3号洪水,保障黄河平安。
■链接:
10月5日23时,黄河潼关站流量达到5090立方米每秒,黄河第3号洪水在三门峡市河段形成,洪水呈现洪水峰值高、持续时间长、防汛任务重的特点。
——10月6日14时03分,黄河潼关站流量突破6830立方米每秒,达到1996年以来最大洪水;10月6日19时27分突破7610立方米每秒,达到1988年来最大洪水;10月7日11时,突破8360立方米每秒,达到1979年以来最大洪水,也是1934年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10月份)最大峰值洪水。
——正常年份超标洪水(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以上)在三门峡市只是过境,持续时间在1到2天。而这次的第3号洪水,达到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形成黄河编号洪水后,10月10日11时降至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以下(4970立方米每秒),超标洪水在三门峡市已持续108小时。
——三门峡市防洪工程为塌岸治理工程,设防标准为20年一遇、4000立方米每秒至5000立方米每秒流量,在此次超标洪水长时间的持续冲击下,工程安全、查险抢险任务重;三门峡市城区沿河而建,沿黄生态廊道建成后,黄河已经成为三门峡市一张名片,沿黄群众、游客等人员密集,确保人员安全的压力巨大。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