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近日,新落成的洛龙区广利街小学锦台校区迎来首批14个班700多名小学生。在宽敞明亮的一年级一班教室里,教师高晓平带着孩子们诵读经典,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写满激动与好奇。
教学楼走廊尽头,体育教师杨玉鑫正在指导一年级六班学生练习往返跑。得益于独具匠心的连廊式设计,锦台校区的学生们即使在雨天也能免受风雨,享受奔跑的快乐。
广利街小学锦台校区位于伊洛路与定鼎门街交叉口附近,建有教学楼、综合楼、实验楼和图书馆,功能设施齐全。该校区的投用,有效缓解了附近学校学位不足的状况,方便了周边10多个小区的孩子就近入学。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答题。
洛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洛阳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有21所中小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正在推进,有望在年底前完成,将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1400个。在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方面,洛阳市今年已完成25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任务,完工或交付使用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58套,满足农村教师动态入住需求。
“有了课后延时服务,孩子们在老师的辅导下写作业,还能学美术、书法、计算机。接送、辅导两件头疼的事情这下都解决了!”提及学校新学期的变化,新安县西苑学校二年级学生家长郑慧丽赞不绝口。
郑慧丽口中的变化,得益于洛阳市新学期课后延时服务的全面覆盖,更得益于学校前不久完成的“县管校聘”改革。
这个暑期,西苑学校按照当地统一部署开展了“县管校聘”改革,教师采取全员竞聘的方式,根据岗位设置和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职位。其间,多名教师“走出去”,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竞聘到其他学校,一大批年轻教师补充进来,使原本148人的教师队伍壮大至188人。
“之前的教师人数和结构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西苑学校校长高顺利说,经过改革,学校增加了急需的文化课教师,同时补齐了音乐、美术、体育等素质教育领域的人才短板。
“最大变化是教师的工作状态。”该校一名语文教师告诉记者,多年来他的教学质量考核都名列前茅,这让他有了“躺赢”的心态,在教学创新方面故步自封。在此次竞聘中,许多青年才俊登台亮相,展现了良好的素养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让他感受到来自“后浪”的压力。“再不转变思想,就要被‘拍在沙滩上了’。”他说,如今,在系统梳理多年教学成果的同时,他还积极开展情景教学,为学生们营造沉浸式体验,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同样受到改革激励的还有许多素质教育类任课教师。原本属于校内“稀缺资源”的他们,新学期的工作状态焕然一新,倾注更多精力在教学创新上,并主动承担起课后延时服务,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推进教育改革,是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洛阳市今年从激发办学活力,促进教师的流动性、主动性入手,全面开展“县管校聘”改革,进一步缩小校际差距,解决“城镇挤、乡村弱”“择校热”“大校额”“大班额”等问题,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源头活水。
截至目前,西工、洛龙、伊滨、汝阳、偃师、新安等13个县区已完成“县管校聘”改革。改革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创新发展,有效解决了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实现了县区师资配置的进一步均衡,以及编制、人员、岗位的动态平衡,释放了学校的办学活力,让学校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编辑:郭栩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