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深化改革 为政务服务提质赋能

2021年09月02日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

  近日,在全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会议上,对进一步压缩政务服务办理时限、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行了部署。工作中,各级各职能部门如何对照高标准,让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如何当好“服务员”与贴心人,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有温度,给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助力安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标高标准,让政务服务更上一层楼

  近日,在全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会议上,对进一步压缩政务服务办理时限、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进行了部署。会议指出,要对标最高标准,抓好政务服务,发展有要求,安阳市有需求,实践有基础。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实现了“时间最短、流程最优、体制最顺、环节最简、材料最少”。近期,全市43个职能部门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地区,对2261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时限进行了压缩,其中领先(持平)全国先进地市的政务服务事项增至2251项。事实证明,各级各部门只有以更高的站位、更高的标准,补短板、强弱项,围绕重点与需求不断完善提升,在惠企政策精准度与覆盖面上下功夫,才能形成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齐抓共管的政务服务新局面。

  政务服务涉及的面广人多,要想让各职能部门的政务服务在执行中体现“硬”标准,就必须制定统一的工作规范。今年6月,《安阳市政务服务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提到要推动应用新技术,实现政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协同化、便利化。虽说《条例》还在征求意见阶段,但通过法治手段来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创新政务服务方式,打造安阳品牌,是我市政务服务的一大进步。这无疑给政务“软”服务设定了新要求,要通过完善制度,让各级各部门在优化政务改革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我党一切工作的标准。政务服务到底好不好,不能光由各级各部门说了算,应引入评判机构,对政务服务效能进行评价,更好地回应群众的期待。如上海采用“室组联动”监督检查办法保障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河南永城聘任10名社会监督员检查督促政务服务。可见,监督有助于工作人员深化工作作风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服务理念提升促进服务效能提升。

  当我们以高标准对标政务服务改革,以群众和市场主体满意度为政务服务“试金石”,方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政务服务提质成果转化为建设新时代区域性中心强市的强大动力。

  当好“服务员” 做好贴心人

  据本报报道,安阳县创新政务服务举措,打造“企业之家”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挂牌“建筑企业服务港湾”,确定了3名导办员、27名主办员、30名协办员,为企业项目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此外,该县新开设老年人服务专区,实现涉及老年人236项事项“一窗办”,并提供指引帮扶服务。

  全程帮办、代办……安阳县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的创新之举给服务涂上了浓浓的一笔。其实,不仅在安阳县,我市其他政务服务大厅也都在进行服务升级,不仅增加了周六延时服务,还增加了很多工作人员现场指导,让企业和群众看到了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的“新面孔”。但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道路上,仅靠政务大厅的创优服务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在更多的领域、部门提升服务的质效,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当好“服务员”,做好贴心人。

  当好企业“服务员”,做好群众的贴心人,首先要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知道,发展是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发展也要依靠人民群众,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就能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也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理应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同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其次要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到企业问问发展是否存在困难,到社区看看群众还有哪些需求。要推广绿色通道、免费邮寄等便利措施,实行预约办理、同城通办等多种服务方式,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浙江宁波江北区推出“干部走出柜台”政务服务新模式,专业人员为办事的企业、群众提供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再次要根据群众和企业的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求。要创新激励办法,促使“服务员”的服务做到最优。天津滨海新区推出政务服务“午休不打烊”新模式,中午不休息、下午下班还能延时办理业务,为企业、群众提供了极大方便。还有很多地方推出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以此推动各级政府转变工作作风,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公开公平的政务服务。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面对灾情、疫情双重叠加的特殊形势,我们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更方便、让市场主体更活跃、让发展动力更强劲。

  政务服务有速度更要有温度

  据本报报道,安阳市召开的压缩政务服务时限工作推进会要求,各政务服务部门对标一流,压缩时限,确保政务服务时间在法定时限基础上压缩75%以上,并抓好落实。这一举措是办事流程做减法的生动体现,为全市优化政务服务起到积极作用。

  办事流程做减法,为群众和政务部门都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办事环节简化后,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一件民生实事的办理结算时间压缩,带来的是整个服务系统的提质增效,政府部门办事数量更多、效率更高。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政务”的迅速发展,减少申报材料、精简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依法限时办结等改革项目持续推进,群众办事真正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减”字上见实效,关键是要规范服务流程。作为安阳市政务服务明星品牌的12345市长热线就是最好的例证。30条受话线路,101家联动单位,覆盖城乡四级联动服务网……面对范围广、数量多、问题杂的难题,12345联动服务中心围绕业务流程,制定43个标准,并绘制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图,明确标准,规范省时。电话受理响应15秒,短信受理3分钟之内,网站受理时限在1小时内。建立热线“知识库”,收录各类服务信息,受理员只需输入关键词,便可轻松查到相关信息,立即给群众答复。有了这套标准化的硬指标,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一样,政务服务效率大大提升,群众受话服务满意率达96%。

  努力在“减”字上见实效,还要推行创新举措,让服务有速度的同时更有温度。比如很多地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深受群众欢迎。接到群众反映问题后,办事窗口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并根据问题复杂程度填写红、黄、蓝交办单,“蓝牌”联系相关服务窗口,予以现场解决;“黄牌”“红牌”在3个至10个工作日内给予回复并协调做好后续办理工作,确保群众、企业的事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拉近了职能部门与群众的距离,赢得了民心。

  无论是规范服务流程,还是创新服务机制,体现的都是责任和担当,彰显的都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办事流程做减法,减去繁琐流程、减去麻烦折腾。实践证明,只有将群众利益时刻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中,才能实现系民心、听民意、解民忧,让群众满意。

编辑:王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