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天气过境后,漯河市农田出现大面积积水,给漯河市农业防汛抗灾带来挑战。各乡镇都在积极行动,干群一心排涝忙。
7月23日,在瓦店镇李化宇村南头的河道处,一台小型挖掘机正对准水里一处坚固的地方反复作业,村支书宋俊凯和几个村干部在一旁等待着随时上前搭把手。宋俊凯指着被水淹的只露头的玉米地说:“俺村1998亩地全部被淹。把这个地方疏通,全村桥北头农田里的积水就都能排进河里。”宋俊凯介绍,在暴雨来临前,为避免农田积水,他召集村干部、调派挖掘机,冒雨将村里流经的两条河道辅路挖开。但7月20日一夜暴雨,全村农田依旧全数被淹。7月22日上午雨过天晴后,他们第一时间开始排涝。村里成立了由60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并组织群众开始紧急自救。除了从周边找来的3台小型挖掘机,村民们还自发从家里拿来水泵、铁锹等工具,到农田里疏通积水。“过水挖道毁住谁家的地,没有一个人说啥。”目前,该村已有400多亩地积水全部排完,排涝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黄龙渠从瓦店镇七里头村穿村而过,此次强降雨使得黄龙渠水位抬高并出现倒灌,渠边道路和村里农田全被淹。当天记者来到该村河堤倒灌点时,村支书李中本、驻村第一书记张琳正带领党员群众,光脚泡在水里,清理淤堵河道的水草。据悉,暴雨后河道中布满水草,七里头村已经动用挖掘机清理过大部分,剩下这些机械不便作业,村里35名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成立的党员突击队冲了上去,扛起了清除淤泥、河草、疏通河道的责任。“咱们七里头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应有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冲在前,群众跟在后,大家齐心协力排水涝、保农田。” 驻村第一书记张琳介绍。在现场忙碌的群众代表杨青喜今年65岁,他告诉记者,村里两委班子和党员们先为群众排涝,却把自己的农田排涝放在后,一身汗一身水的干,让群众们都十分感动。“村里这次非常团结,为了多干点活,尽快疏通积水,不少人都随身带着方便面和水,饿了随便吃两口就又开始干了。”
据悉,瓦店镇辖区共有过境河流5条,其中3条承担城市下水管网排水。7月21日凌晨1点接到临颍县防汛抗旱指挥长令后,全镇上下立即行动起来,连夜部署开展防汛救援。确立了农田排涝坚持既要快排涝、又要防倒灌,疏通堵点与填补涝点同步进行的原则,镇级主要负责辖区过境河流,村级主要负责田边沟渠,群众负责田间地头,3日来累计出动大型机械300台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1800余人次。目前,全镇农田排涝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记者了解到,目前漯河市各县区正在加紧开展农田排涝工作。截至7月24日8时,漯河市已排积水面积797766亩,尚有农田积水面积307655亩。其中,临颍县277366亩,舞阳县8820亩、郾城区5550亩、召陵区35亩、源汇区11333亩、开发区330亩、西城区2929亩、示范区1292亩。
农田排涝过后,应该采取哪些农田管理措施,尽可能降低损失、保障农户的收成呢?市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推广站副站长刘颖表示,农田排涝之后,要及早进行中耕松土,破除板结、散墒通气,同时注意培土防止倒伏;配合中耕,追施化肥或叶面喷肥,促进作物恢复生长;要及时喷施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对于一些因汛情绝收的地块,要及时改种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如绿豆、短季蔬菜如大白菜、小白菜等速生叶菜类,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编辑:安艳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