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座谈会在周口饭店召开。
会议首先介绍了“十三五”期间周口市非遗工作取得的成就。目前,周口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0个、省级35个、市级185个,建立了全市四级非遗名录及非遗传承人名录体系,培训全市非遗工作人员及传承人300余名,联合、倡议全市开展非遗进校园120余场,非遗展演展示100余场,邀请大中小学生来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研学30余场,全市非遗传承人为社会讲座300余场。此外,还申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获批2项,申报了省级非遗项目和展示馆、传习所,评审了市级非遗项目,争取了河南省下发的各项资金。
各县(市、区)非遗负责人汇报了“十三五”期间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成果、优秀实践案例和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安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和保护措施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全市要继续做好各级项目、各级传承人、各级展示馆、各级传习所的申报工作;继续做好各类资金的使用复审工作;继续开展好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利用春节、建党节、国庆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节日开展非遗各种宣传活动;利用雕塑、石刻等展示手段,在公园、游园、小广场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组织高层非遗论坛和非遗研究、座谈会,鼓励全市非遗工作者承担研究课题,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水平得以提升、结出成果;开展非遗数据库的筹备、建设工作。
编辑:何心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