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全省征地移民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市水利局以《情系移民、创新扶持、助力移民群众持续发展特色产业》为题作典型发言,介绍了三门峡市征地移民工作经验。
近年来,三门峡市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认真按照“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金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移民村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移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三门峡市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一是村集体经营、农户土地入股、按比例分红发展模式。灵宝市故县镇盘西村,积极引领群众发展红星梨产业,投入移民后期扶持资金300多万元,配套完善了冷库、灌溉等设施,建成了全国连片规模较大的千亩红梨基地。该基地实行“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统一生产管理、按比例分红”的运作模式,村、组、户按10%、5%、85%的比例进行净收益分配,每人每年平均收入1500元,取得了良好效果和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灵宝市在移民村扶持发展了城东村黄金桃、赵家沟村樱桃、冯家塬村软籽石榴、卫家磨村香梨及核桃等产业基地,由村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和销售服务,农户负责日常生产经营。全市已形成有特色产业的移民村53个,专业村民组286个,带动近5270户移民从事特色产业发展。
三是实现移民资金保值、增值资产性稳定扶持模式。在义马市购置和建设的门面房租金80%用于移民分红,20%用于集体积累,逐步可达到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移民收入的目的;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集中三个乡镇三年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000余万元,在大王镇建设集超市、影院、餐饮消费、农副产品流通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全区79个移民村34041名移民群众将受益;在灵宝市五亩乡建设果蔬保鲜冷库、综合超市、门面房、钢构大棚,将带动镇区周边的1.1万名群众受益,解决周边群众300余人就业。
四是解决分散移民群众后期扶持模式。2017年在陕州区张茅乡投资89万元建成11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解决了该乡18个行政村97人分散安置移民的产业发展问题,移民每人每年可分红800元;建成5处光伏发电项目,2020年,实现发电70余万度,收益近30万元,参与分红人数共计246人,移民年人均增收800元。在渑池县建成光伏发电项目6处,实现发电42余万度,收益近15万元,参与分红人数共计2071人,移民年人均增收700元。
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坚持普惠制原则,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效益优先、稳定优先、民生优先,继续把后期扶持资金向生产开发领域倾斜,积极探索移民后扶资金发展生产新路子、新模式,推进移民乡村振兴。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