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安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安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第七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安阳市文广体旅局党组书记、局长薛文明从7个方面介绍了该局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群众公共文化满意度的措施和成效。
战疫情,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安阳市文广体旅局为全市34家文旅企业暂退保证金400余万,积极开展银企对接,为安阳市文旅行业贷款余额5.6亿元。制定了《“迎客入安”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开展了“入住古都安阳·免费游览景区”惠游安阳活动。今年4月18日,8列“安阳号”地铁专列在天津、北京、郑州三地同步启动,发布安阳最美自驾游路线,为我市“五一”假期文化旅游提前预热造势引流。
强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安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部署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安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连续两年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考核中被评为“好”等次,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搭舞台,完善基层文化设施。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工作,全市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安阳市职工文化体育中心、汤阴县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大楼和全市12座甲骨文书房建成投用,安阳市文体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体育馆计划今年7月1日前投用,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内黄县文化体育图书馆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2020年,投入6580万元,新增全民健身设施236套、笼式篮球场4个、社会足球场地72块,新增体育场地面积7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5平方米。
种文化,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基层文化队伍业务培训和群众骨干专业培训,去年共举办培训班22个班次,培训人员600余人次。“321”公共文化共建项目获得国家级示范项目。安阳文化大讲堂去年举办活动48期,其中,线上44期,线上参与人数220万人次,线下参与人数800人次,荣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全民阅读优秀阅读品牌”。大力扶持群众文艺团队,实现乡乡有战鼓队、有书画展、有合唱团,全市每个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拥有驻站群众文艺团队达到6.8支。
送文化,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持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组织“舞台艺术送基层”“百场文艺惠民演出”“中原文化大舞台”“戏曲进校园”“安阳有戏”等惠民演出10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电影进校园1万余场,累计受益群众150万人次。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方式,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公益演出385场,受益群众16余万人次。开展疫情防控文艺节目网络展播,微信展播优秀戏曲、歌舞、曲艺、朗诵节目277个,大力推广线上健身和赛事活动,网上举办武术大赛、体育舞蹈、铁人三项、社体指导员大练兵等15项活动,参与群众20余万人次。
育文化,打造基层文化品牌。组织举办首届甲骨文书法大赛及优秀作品展、第三届“刘文金民乐艺术节”、安阳市文化旅游产业精品展。打造特色基层文化阵地,培育形成了安阳县吕村战鼓之乡、内黄县豆公乡桃花文化节等60个特色乡镇“文化名片”。推进战鼓书法合唱艺术全民普及工程,全市建成战鼓队伍71支,书法队伍111支,广场舞、合唱队伍220多支,成为群众喜爱的乡土文化品牌。创作排演话剧《难忘红旗渠》《金汤战疫》、落腔新编历史剧《商鞅》等剧目,文化探源歌舞剧《甲骨文》成功首演,《红旗渠》纳入国家广电总局百部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
促融合,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强力推进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安阳古城保护整治复兴等20个文化旅游重大项目,着力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制定《“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计划引进人才享受文化体育旅游优惠实施办法》,引进人才可享受国有A级旅游景区5折门票优惠,图书借阅、体育健身免收相关押金、租金等。积极参与支持“遇见最美安阳”网红直播大赛、“寻访安阳美味”等活动,举办十佳“安阳礼物”评选活动。开通安阳至林州低空旅游航线,仓巷街、县前街成为网红打卡地,开展景区综合品质“百日大提升”行动、“文化旅游质量提升年”行动,红旗渠景区荣获全国研学旅行基地,安阳文化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编辑:王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