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市委书记高建军:加快谱写郑开新时代“双城记”

2021年03月10日 来源:开封市人民政府

  “郑汴一体化在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起步早、条件好、程度深,两市深度融合发展已取得丰硕成果。”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说,建议加快建设郑开同城化示范区,谱写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双城记”。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推进郑州与开封同城化,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高建军说,目前郑州、开封两市“五同城一共享”基本实现,“533”工程深入推进,郑开大道、物流通道、开港大道、科学大道、沿黄大道、郑开城际铁路、郑徐高铁,K2城际轨道快线等基础设施依次落地,郑开科创走廊、开港产业带、沿黄生态带、郑开汽车产业带、文旅带、自贸区等功能载体不断完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框架和产业互补共赢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整体呈现出要素聚集、内外联动、合作共赢、加速崛起的良好态势,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

  “新时期,我们肩负着更大的使命、责任和担当,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方面,必须加快行动、做出示范。”高建军表示,开封将从几个方面谋划部署,加快推进郑开同城化。

  一是推进国土空间共谋共绘。国家正在开展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此轮规划多规合一,刚性约束强,迫切需要两市打破地理和行政边界阻碍,统一编制、共同实施,科学划定郑开同城化先行示范区“三区三线”,统筹平衡郑州、港区、开封中心城区国土开发强度,共谋国土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配置,促进郑开两市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引导开封成为大都市区新增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空间,实现规划一张图、要素供给同城化。

  二是推进交通互联互通。适度超前谋划郑开同城交通基础设施,扩容轨道交通、加密路网、建设快速通道、推进公交同城化。加快建成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工程并考虑向兰考、商丘方向延伸,加快轨道快线K2规划建设,对接郑州地铁网络,加快启动郑州南—开封城际铁路建设,实现郑汴港核心引擎区城际铁路闭环运行;加快建成郑开科学大道、S312(沿黄大道)等重大线性工程;在郑汴路、郑开科学大道上建设高架快速路,打造郑开快速连接南、北通道,实施郑开大道快速化改造,把迁移后的连霍高速郑开段作为快速通道;加密郑开城际铁路车次,推进公交化运营,增加郑开城际公交线路及运力,开辟开港等城际公交线路,推动城际公交与高铁、城际轨道交通、市内公交无缝衔接,实现郑开交通一体、深度联通。

  三是推进产业共引共链。重点发展郑开之间已经成形的四个较为清晰的产业承载带,开港经济带重点培育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智慧物流、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郑开科创走廊加快推进龙子湖智慧岛、白沙科学谷、中原数据湖、西湖数字小镇建设以及创新企业和平台集聚,沿黄生态带重点加强生态保护、文化展示、现代农业、休闲娱乐、科普研学等发展,大运河文化带重点发挥宋都古城及万胜镇、朱仙镇等运河名镇核心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当前重点抓好郑开200万辆汽车产业集群、易华录中原数据湖等数字经济产业、启源全光射线源应用产业、益海嘉里大都市区中央厨房等四个具体产业。

  四是推进生态共保共治。围绕黄河生态屏障、郑汴港生态绿心、河湖水系连通和生态廊道建设,统筹生态保护、垃圾处理、污染防治,构建郑开多层次、密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格局。建设大都市区生态绿心,重点围绕“一河两路”建设滨水绿道和交通生态廊道,加快郑开沿黄湿地公园建设,启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开封段遗产示范线路河道清淤疏浚、郑开旅游通航、滨河廊道等工程,推进郑开现有的龙子湖、象湖、雁鸣湖、黑岗口引黄调蓄水库及宋都古城“四河五湖”水系贯通,赵口灌区二期、贾鲁河、运粮河综合治理和郑汴一体化郑州东部区域南水北调供水工程等建设,构建跨区域共享的垃圾处置体系,加强区域环保联动,形成一体化的区域环保网络。

  五是推进公共服务共认共享。以均衡普惠为导向,加快推进优质教育共享、医疗机构协作、文化体育联动、智慧大脑共建、区域社保统筹、要素自由流动,提高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鼓励优质中小学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实现郑开基础教育同城,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和高等院校在开封布局,建设高教园区,支持郑州六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开封设立医疗分支机构,推动异地就医,推动大型体育赛事联合举办、文艺互演交流合作,优化文化旅游资源布局,统筹建设郑州大都市区智慧城市大数据运营中心,实现数据信息同城,加快养老保险统一征收、管理、调剂使用,积极探索医疗保险统筹机制,建立企业自由迁移、公共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打破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推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等互认互准。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