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洛阳好消息接踵而至,令人振奋——
《2019年度中国古都城市国际化水平评估报告》显示,洛阳城市美誉度位列全国第四,城市文化传播度位列全国第五,城市品牌知名度位列全国第七,城市国际化水平位列全国第八。这些都是我市着力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闪亮标签”。
《2020中国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发布,洛阳首次进入地级城市海外网络传播力排行榜前十名,标志着“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洛阳美美与共、声名远扬。
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洛阳居全国第37位,较2019年上升7位,显示了副中心城市的“创新作为”。
2020年,我市优良天数达到244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6.9%,下降率在河南省和汾渭平原城市中均排名第一,在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列第26位。全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蓝天白云成为最鲜亮的底色。
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51%,绿化覆盖率达到44.3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42平方米,综合指数居全省首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河洛大地落地生根,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支撑。
跻身不同领域排行榜前列,是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千方百计应对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持续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洛阳都市圈建设任务,较早实现经济急刹车后的快速重启,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良好态势的优异“答卷”。
202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出台支持洛阳发展新的若干意见、下放243项省级权限,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与济源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破题推进,综保区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落地,洛阳都市圈建设健康、平稳、有序起步;央视秋晚、全国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座谈会、第三届世界古都论坛等重要会议、活动成功举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牡丹博物馆、大谷关客家小镇等项目顺利推进,文化繁荣兴盛取得新成效,洛阳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如期实现,空气质量主要指标改善率居全省及汾渭平原前列,地铁一号线进入试运行阶段,槐树湾立交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年初承诺的一批民生实事圆满完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洛阳都市圈建设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开局,新征程的战鼓已经擂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等大战略叠加,洛阳正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把都市圈建设作为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全力打造场域载体“强磁场”,不断厚植优势,加快补齐短板,持续强化辐射带动,在融入大格局中实现大发展,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编辑:赵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