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获悉,开封市把企业群众办事“窗口”作为改革的“主场”,树立“极简审批、极速效率、极优服务、极严约束”目标,着力解决好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办事“汴更易”、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政务服务加速发展、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的“先手棋”,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打造纵横结合服务“矩阵”
强化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布局,创新实施了“一门集中、一口受理、一网通办、一链监管、一窗发证、最多跑一次”的“六个一”开封特色政务服务标准,全力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全覆盖,用好“门、线、网、端”四维架构布局,开展村级代办、代理、代缴服务,以“村级服务细胞”激活基层便民服务“大网”。截至目前,全市改造119个乡镇、1876个行政村便民服务大厅综合受理全覆盖,100项职能进驻乡镇(街道)服务大厅,65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至村(社区)办理。
凸显“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改革赋能效应
开封市在全省率先上线全国一体化平台规范运行,一站式汇聚全市各部门网上服务资源,推动网上大厅和实体大厅融合发展,发力信息通、材料通、信用通、业务流程通,结合“办理结果”免费递送,助力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审、快递达、零跑趟”;上线开封政务服务APP“汴捷办”,90%便民服务掌上办,尤其是在高龄补贴、社保、公积金、不动产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以申领老年人福利津贴为例,优化服务后,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在与公安人口、民政殡葬、医疗机构、人社保障等数据有效关联的基础上,构建开封市老年人口“数据”分析应用机制,老年人或其代办人登录到“汴捷办”APP,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足不出户就可“汴捷办”APP平台上通过申领核准,并通过实时核对人口信息方式,将老年人福利津贴额度的变化,自动推送到津贴发放机关,及时给予额度调整,全过程群众无需申请,一次申报、全程掌上服务。
抢机遇快突破组合推出“特色办”
开封市借“数据”发力、助审批提速,推进信息系统上云“应迁尽迁”、推动业务专网和信息系统“应并尽并”、实现公共数据“应归尽归”,从而实现开封特色政务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如,突破层级“全城通办”。打破体制上羁绊和属地管理障碍,推出100项“全城通办”事项就近能办、异地可办,市县纵向通,县县横向通。突破周期“集成办”。在全省率先推行“超市、酒店设立许可”等150项高频事项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办改革,平均达到减时限70%、减材料50%、减流程30%,总体简化率50%。目前。共完成“一件事”服务3421件,形成737余万件电子证照并推送到省电子证照库。突出事项“一证办”。启动“取消各类证明,推进告知承诺制”专项改革,着力精简证明材料、实现数据共享应用,群众凭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相关民生事项。目前,开封市在全省首个实现涵盖16个部门、158项政务服务事项“一证通办”。突破双休“延时办”。推行开封市民之家政务服务“5+2”无休日办事,填补双休日政务服务需求空白,实现效能革命的再优化、再升级。目前,双休日累计办理事项26321件,接受咨询151346人次。
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试点工作
运用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电子监察系统和市“互联网+监督”平台信息共享功能两条路径,所有在线审批行为在数据链上全程留痕,可查证,可追溯,对审批行为实现监察和监督“双向”绩效问责。自互联网+监管平台上线以来,已有31家市直单位纳入,开封市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其他监管数据累计19万余条,监管事项主项覆盖率93.1%,全省排名第二。
编辑:张家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