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眼下,小满已过,全市18万公顷小麦进入灌浆后期,即将陆续迎来成熟期。5月26日,在安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的全市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示范观摩会上,随处可见一望无际的麦田青中泛黄,沉沉的麦穗随风摇曳,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当天上午,来自各县(市)区的近30名农技专家对汤阴县任固镇、安阳县瓦店乡、内黄县田氏镇和殷都区洪河屯乡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示范田进行了现场观摩和抽样测产。在汤阴县任固镇农博伟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田里的小麦植株健壮、长势喜人。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农技人员景晓介绍,这个试验基地承担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于振文团队安排的节水灌溉项目,省、市农业部门的播量、化控、节水试验示范以及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实行适期精量播种、滴灌水肥一体、春管后移等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后,每亩地可节水20%,还可降低小麦后期倒伏风险。“你们看,实施集成技术的小麦群体大、粒数多,籽粒也很饱满。”市高级农艺师牛伶锐一边在手里捻开一支麦穗一边说。
在安阳县瓦店乡大王寨海芳家庭农场和内黄县田氏镇建国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技专家对小麦株高、穗长、亩穗数、穗粒数进行了精细测量和计数。抽样测产结果显示,小麦产量三要素表现为“两增一平”,即亩穗数和千粒重较去年有所增加,穗粒数持平,如果后期没有干热风等大的自然灾害,全市夏粮将再获丰收。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张志华感慨地说:“夏粮要实现增产,必须加强灾害防控,强化科技支撑,从试验示范到集成技术推广,可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从而提高粮食整体单产水平。”
一场疫情,让这个春天非同一般。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六保”任务之一,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紧要。入春以来,我市始终绷紧“稳粮”这根弦,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为有效降低倒春寒和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对小麦的影响,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及时采取田间把脉问诊、统防统治等应对措施,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全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
“夏粮一天不到手,管理一天不放松。”市农业农村局调研员刘志勇表示,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将持续抓好小麦后期管理,同时与气象部门加强会商,对干热风、大风降雨等灾害性天气进行监测预警,一旦出现不利天气,及时指导农民科学应对。
据市农业部门预测,随着丘陵旱地小麦5月底进入收获期,全市麦收将拉开序幕,预计芒种以后进入大面积收获期。
编辑:李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