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漯河市把“阳光村务”列为“阳光漯河”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全覆盖、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新路子。
农村信访件数又下降了
4月刚过没几天,从市纪委监委和信访部门传来好消息: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反映农村党员干部问题信访件仅64件次,较去年同期下降53.62%。而在此之前,2019年的信访件数已经比2018年下降了46%。
何以如此?“农村党员干部问题信访件数连年大幅度下降,得益于‘阳光村务’工作的深入推进,从侧面反映了‘阳光村务’工作正给农村带来变化。”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
前些年,由于存在权责不清、监管薄弱等问题,导致一些村干部用权任性,村级权力运行不公开、不透明、不公正,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推进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也成为滋生腐败问题、引发群众信访的重要诱因。鉴于此,2017年以来,市委站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政治高度,在总结郾城区“阳光三权”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推行以“明权清单化、用权规范化、监权透明化”为核心的“阳光村务”建设,努力破解村级“小微权力”监督难题。
强化顶层设计,让权力“晒在阳光中”
市委书记亲自挂帅负总责,对“阳光村务”建设进行动员部署;市纪委监委主动担当、勇挑重担,精心谋划、牵头实施“阳光村务”建设,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书记亲自抓、三级纪委牵头管、三级干部积极干”的“阳光村务”建设工作局面。
开弓没有回头箭,干就要干好。市委抽调专人,专责专管“阳光村务”建设工作,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一是围绕明权清单化,多次研究村级权力事项,梳理出10大项32小项村级组织权力清单,形成科学完整的权力清单体系,通过“互联网+实体”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全面公开,让村务监督有“目标”、有“靶子”、有“准星”。二是围绕用权规范化,通过统一绘制村级组织权力事项流程图解、制订和落实村务公开制度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手段,全面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流程、村务议事程序等,并持续开展“阳光村务”培训、“阳光村务”规范提升等工作,推动各项规范长效执行。三是围绕监权透明化,一方面,结合村“两委”换届后的具体情况,明确村监委会的职责和义务,确保议事决策程序合规、过程真实、结果真实、全面公开;另一方面,强化村民群众监督主体地位,大力推行“三有一码”信息公开监督机制,实现“村有公开栏、组有明白墙、户有明白卡、扫‘阳光村务’二维码知村事”。目前,全市1345个村(居)共有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4071人,设村(居)务公开栏1622个、明白墙5789块,发放明白卡340多万份,开通“阳光村务”微信公众号679个,使群众能随时随地监督本村事务。
多措并举推进,让权力“摆在桌面上”
紧靠市区的李付吴村这几年因为龙江路东伸、东城产业集聚区扩容,近千亩土地被征用。很多村民对征迁政策不了解,就直接向上级反映情况。随着“阳光村务”工作的深入推进,李付吴村的上访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积极配合的村民。“这多亏了‘阳光村务’!一有啥事情就‘四议两公开’,村民心里敞亮了。”李付吴村党支部书记石永强说。
石永强所说的“四议两公开”是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然后是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这是国家着力推行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也是漯河市实施“阳光村务”中的一项重要要求,简单说就是把权力“摆在桌面上”。为此,市、县、乡三级下了不少功夫:通过专题授课、现场实践、知识测试等形式培训5万多人次,使党员干部按照“阳光三权”要求履职;开展常态化专项督查和指导,探索“三找两核一抓”(找乡镇拿数据、找村民做走访、找干部摸情况,核对账目和资料,抓住问题教方法)。各县区还充分利用违反“阳光村务”的典型人、典型事开展村级“以案促改”工作,教育村“两委”党员干部增强防腐意识,依法依规履职,自觉自愿公开。
注重建章立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市委、市纪委监委把建章立制作为推动“阳光村务”规范化、长效化的关键措施,先后下发了《“阳光村务”建设标准》《关于进一步规范“阳光村务”建设的通知》等。市阳光办针对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到位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深入研讨,最终形成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四部门名义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漯河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范(试行)》,在全省率先探索村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目前,这一工作已被列为漯河市2020年度“夯基垒台”十件党建实事之一。
在2019年市委两轮巡察村(社区)党组织过程中,共发现落实上级政策不到位、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等突出问题4623项,直接挽回经济损失38.7万元。市阳光办2017年以来共开展督导38次,下发通报100期,通报批评单位271个次。市纪委监委直接约谈乡镇党委书记6人,县区纪委监委约谈科级干部166人,处分科级干部27人、科级以下干部73人,确保了村务真公开、群众真受益。
编辑:银新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