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科研 服务社会 用科技创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02月28日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我省高校借助资源优势,结合专业特点,立足科研,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多项研究中获得突破性进展,用科技创新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时空扩散研究”课题组,研究完成《河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时空特征初步分析》,围绕我省此次疫情的输入和扩散过程、空间差异特征展开研究,建立新冠肺炎个体病例地理信息数据库,搜集并整理了自2020年1月21日以来我省18个省辖市卫健委公布的个体病例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疫情发展的初步判断。依据各省辖市病例总量、输入性病例数量和扩散比三个指标,将全省18个省辖市疫情时空扩散划分为不同的模式,差异化提出了疫情防治建议。

  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永鑫心理学团队针对此次疫情的特点,研究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河南社会心态报告》,设计包含66个题目的社会调查表,通过手机微信平台对全省民众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信息获取”“认知与辨别”“预防知识”“身心状况”“非理性倾向”“心理援助需求”“参与防治意愿”等7个方面进行调查。自1月27日17时上线以来,通过对大量真实数据评估和统计分析,得出全省社会心态的总体判断,并基于此从信息传播、知识普及、应对措施、维护身心、平和心态、心理援助和发动群众等方面,就如何引导和塑造当前的社会心态,凝聚力量,战胜疫情,提出合理化建议。

  软件学院依托开封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开封市政务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系统”,助力疫情防控。该系统针对开封市各县区、各社区每日产生海量的文本数据,通过自然语言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让采集的数据能够进行自动比对、分析、研判,生成可视化分析图,及时准确将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直观展现出来,以更精准的数据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保障,对开封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主持组织学校和郑州大学、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三个实验室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攻关和快速检测试剂研究工作,目前研究进展顺利。经过集中攻关,张改平院士团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快速检测试剂方面的研究即将在三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一是做出可以用于确诊的PCR试剂,二是做出荧光定量确诊PCR试剂,三是做出可以用于自我检测的检测试纸。以上方法采样均采用即时病毒灭活,确保不会造成病毒扩散,使检测不受生物安全条件限制。

  郑州轻工业大学软件学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验室负责人黄万伟博士,用10天时间和团队自主研发出红外热成像测温样机及“红外热成像人体测温筛查预警系统”,并交付使用。该设备能够在2至6米的范围内采取非接触式测温,被监测人员可以快速通过,无需停留。同时支持多点异常高低温报警,精确快速筛查结果。对高温人体采取抓拍报警,并实时录像,实现历史追溯有据可查。当前该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黄万伟表示愿意将已经研制成功的“红外热成像人体测温筛查预警系统”设备无偿提供给学校使用,尽量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实现高效率精确测温,提高对疑似患者的筛查速度。

  中原工学院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教授何建新团队在高效病毒防护用纳米纤维空气滤材与口罩关键技术及装备方向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自主研发的线性电极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直径50—150nm的纳米纤维,以此类超细纤维为原料可加工出过滤精度100nm的超薄非织造滤材,能够高效拦截呼吸道飞沫、PM2.5、病毒、油性颗粒等病原体传播介质。同时,该技术可通过原液掺杂纳米银、中草药提取物而使材料具备生物杀菌功能,能从根本上抑制病毒的传播。

  该团队先后开发出了高速线性静电纺丝实验机和中试机,并在2019年成功开发了能够组建生产线的模块化纳米纤维工业化设备,单套生产线宽幅1.8m,可日产8000-10000m²纳米纤维膜,每天产能可满足10万只口罩滤芯材料的需求。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儒燕创客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仿生鱼类呼吸过程,自主研制鳃式通透口罩,并以最快的速度制作了6000个无偿送给医务工作者、环卫工、执勤警察使用。鳃式通透口罩吸气时空气自口罩正中的过滤层过滤后进入人体,呼气时自过滤层两侧的排气窗口流出,内部结构呈开放型,不易滋生细菌,清洗之后容易晾干,可重复使用。

编辑:李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