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路网系统。修建一条路,意味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入。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中国成立70年,周口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国省道从粗通走向畅通,农村公路从机耕路(简易公路)升为二级及以上公路……日渐完善的公路网,见证着周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
周口作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河南多式联运枢纽试点城市,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底,周口公路由1954年的450公里增加到2018年底的通车总里程1.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96公里,100%行政村和90%自然村通硬化路。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市县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行政村为基础,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安全便捷的全域交通网络。
七条高速穿境过
2002年,南(京)洛(阳)高速公路周口段(漯周界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运营,该高速公路是市内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结束了周口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1999年,全长123.7公里、总投资24.848亿元,河南公路规划网“三纵三横四辐射”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在周口动工。2001年12月15日,漯周段建成。2002年12月26日,漯(河)周(口)界(首)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一年后,国家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大(庆)广(州)和周(口)商(丘)、许(昌)亳(州)3条高速公路在周口相继启动。一条条高速公路,如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巨龙,在豫东平原上迅速延伸。2006年11月和12月,大广、周商高速周口段建成通车。2007年11月,许亳高速周口段建成通车。
郑州机场至周口西华高速公路于2015年12月23日正式开通,周口市民驾车去郑州更加便利。周口形成了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了所有县(市)20分钟上高速,境内拥有高速公路里程接近500公里,约占河南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十分之一,百平方公里密度达3.8公里,里程居全省第二位,密度居全省前三名。
高速公路建设还在继续。
2017年9月,周口境内第六条高速公路——周口经驻马店至南阳高速公路开工。
2018年,周口境内的第七条高速公路——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公路周口段前期工作启动。
……
干线公路连八方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政府发动群众修复公路。1954年修复公路450公里,1956年开始修建粒料路面,1965年发展到1393公里(渣油路面),1988年开始修建水泥路面,至1990年底全区公路3116公里,其中渣油沥青路面1963公里,水泥混凝土路面13公里。
“七五”期间,周口全区948公里公路中有近700公里油路处于超周期、超负荷服役,急待改建和修复,严重影响了区内运输。面对农业大区经济落后、资金困难的现实,1990年后,周口地区各级领导深深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的重要性,加快了发展公路建设的步伐。
1991年,洛阳至界首公路漯河至周口段改建成2条路,同时新建、改建县乡级公路20条115公里。
1992年9月,全区第一条高等级公路——省道郑周路周西段正式建成通车,它的建成通车,对改善全区投资环境,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993年10月,全区第一条中外合资商品路——省道洛界公路周口至项城段正式建成通车。
……
周口撤地设市以来,周口市干线公路建设进入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建设里程最长、持续快速发展的高峰期。
在“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明确逐步增加普通公路投资,促进普通公路提档升级。省交通、公路部门从2012年起,加大干线公路投资力度,全市干线公路建设迎来了新的高潮。2013年,国家统一规划调整国道布局,全市国道由原来的2条调整为7条。到2015年底,全市国、省干线公路(包括鹿邑县)里程达1398.14公里,全部达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其中一级公路116.914公里。
近年来,周口市面对资金匮乏、拆迁等实际困难,破解难题,创新思路,持续加快路网建设。两年来,共完成路网建设投资近13亿元,一级公路里程不断实现新突破。郸沈快速通道沈丘境、周项快速通道商水境相继竣工,郸淮一级公路建成通车。
在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上,周口市公路部门围绕打造“畅、洁、绿、美、安”的公路出行环境,全方位加大公路养护力度。近两年共完成养护投资4亿多元,提升了全市干线公路路容路貌。2016年9月,周口市被授予“十二五”全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
截至2018年,全市干线公路网中,一级公路185公里,二级公路1050多公里。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编织一张交通网,也拉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村村接通“四好路”
目前,周口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90%自然村通硬化路。
1990年前,全区182个乡(镇)有177个乡(镇)通油路,4640个村委会有1452个村委会通沥青路。
撤地设市之初,2001年至2004年,周口市全面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11.3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017公里,新增通油路行政村1768个。
2005年以来,周口市抢抓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力度,到2007年底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的难得机遇,克服经济基础差、筑路成本高等诸多困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到2007年底,全市490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目标。
2014年,周口市积极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5288公里,完成危桥改造9119.3延米,151个乡(镇)及有农村公路管养任务的办事处全部成立农村公路管养站,实现了周口市乡镇养护站建设覆盖率达到100%。扶沟、西华、郸城、沈丘四县正在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
周口农村过去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目前一条条公路铺到农民的家门口,出门就走上了水泥路。截至2018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18145公里(不含鹿邑)。全市贫困地区所有县城实现了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及60%以上的自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了市与县、县与县、县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之间互联互通的农村公路网络。
2016至2018年,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44.76亿元,为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三年,其中:2018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7.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291公里,改造桥梁48座1447延米,建设完成投资规模、完工里程均居全省第一。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成为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周口市农村公路从1980年的1569公里到2018年底的18145公里(不含鹿邑)发展历程,见证了周口市农民方便出行、农村经济发展的事实。
工作中,周口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总目标,深化认识、聚焦突出问题、完善政策机制,以实施补短板、促发展、助增收、提服务、强管养、重示范、夯基础、保安全“八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畅、洁、绿、美的出行条件,真正把“四好农村路”建成广大农民的致富路、小康路、幸福路。
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