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11月29日下午在郑州新密出席“河南特色‘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高层论坛”时提醒: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正在结束,地方政府要正确认识GDP,提高对GDP适度下滑的容忍度。
GDP
转变发展方式再也拖不起
张梅颖说,中国经济连续十多年来以近10%的速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然而这种高速增长期正在结束,原有的社会与政治结构、环境与资源容量为经济持续增长留下的空间,基本上被消耗殆尽,经济增速放缓难以避免。
对此,张梅颖提醒,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都要做好心理调整,从容面对,提高对GDP适度下滑的容忍度。
“长期以来我们盲目追求对GDP的数字崇拜,经济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安全;重物质、轻道德,教训沉痛。”张梅颖说,经济的快速增长,掩盖和消弭了不断升级的民生诉求和深层次经济问题,但当经济发展速度下滑时,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尖锐暴露出来。
基于此,张梅颖认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再也拖不起。
对于河南的发展方式转变,张梅颖建议要处理好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
她说,河南省传统产业多,就业容量大,要进一步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而不应脱离现有的产业特色和优势另起炉灶,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起,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浪费。
房价
房地产暴利压制实体经济创新动力
对于眼下正在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张梅颖认为,房地产业回归理性,不仅是民生问题,还是产业导向问题。
张梅颖说,房地产的暴利不仅催生资产泡沫,威胁金融安全,而且还压制了实体经济的创新动力。
实业和房地产利润差别太大,不少实体经济转行去做房地产业,就是这样的例证。
“要警惕制造业的空心化问题,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张梅颖还提醒说,有些企业至今还停留在组装的层次上,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国内的很多制造企业,几十年前就组装录音机、随身听,和现在组装高科技产品又有什么区别?
她认为,这样发展制造业,只不过给外国公司创造更高的价格而已,很多时候试图以市场换技术,但丢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
民生
公共财政须透明并偏重于民生
“公共财政制度是民主与民生最大的切合点。”张梅颖说,公共财政透明,公权力就会向大多数人的利益方向运行。
她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构建起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关系到“保根本、保长久、保稳定”。
“公共财政透明并偏重于民生,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张梅颖建议,中原经济区发展新型城镇化,要探索解决城乡统筹、城乡互动的难题,利用公共财政杠杆消除城乡居民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方面的制度障碍,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住房、子女上学、社会保障、户籍等突出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此外,河南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粮食实现连续多年增产,但种粮的人却不能致富。张梅颖认为,这里面存在政策导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达到挖潜、增收目的,“这决定了河南能否从一个农业大省跃升为农业强省”。(记者 张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