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一月二十一日
河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河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目标,核心是做到“三个先行”(科学发展,交通先行;中原崛起,交通先行;“三化”协调,交通先行)、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活力是科技进步,动力是改革创新,方法是路运并举、建管并重,关键是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现状与需求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确立了我省公路交通大省地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78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26%。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4.5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6.8公里/百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公路网的通达深度、通畅程度、可靠程度明显提高。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普通干线公路里程位居全国第五位,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8%。农村公路通车里程位居全国第二位,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油)路。95%以上的省辖市、县(市)拥有二级及以上客运站,所有乡镇均有1个等级客运站。内河水运实现河流高等级航道零突破,航道里程达到1439公里。
———公路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公路运输在多种运输方式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营运客、货车保有量较快增长,车辆结构向中高级化、大型化方向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城际客运网络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推行城乡客运公交化运营,积极发展“新农巴士”,“车头向下”服务三农,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8%。2010年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占全社会完成量的95%、56%、91%和68%。
———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节能减排、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连续4年实现交通基本建设和水上交通“零事故”。环保、绿色新理念逐步树立,营运车船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逐年下降。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增强,交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完成行业职能转换和机构改革,正式履行城市公交、出租车管理职能。组建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河南省收费还贷高速公路管理中心,搭建融资平台。燃油税费改革顺利推进,成功争取成为全国第二批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试点省。制定出台了《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全面审视,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与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不健全,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够均衡,公路等级和结构不尽合理,水运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三是运输组织化程度、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与社会生产、人民群众的出行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四是交通运输工作在科技进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等方面面临新要求。五是交通运输发展需求与资金相对短缺的矛盾仍然突出。
(二)发展需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对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是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要求以综合枢纽建设和交通网络化为重点,进一步增加综合运输基础设施总量,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资源,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拓展货运枢纽的现代物流功能,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二是我省经济总量的较快增长和“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要求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和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是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交通运输行业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
专栏1 “十二五”公路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指 标 | 单 位 | 2010年 | 2015年 | 年均增速(%) |
公路客运量 | 亿人 | 16 | 21 | 6 |
公路货运量 | 亿吨 | 18 | 25 | 7 |
公路旅客周转量 | 亿人公里 | 1031 | 1450 | 7 |
公路货物周转量 | 亿吨公里 | 4861 | 7100 | 8 |
二、总体要求与布局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服务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按照“三个先行”的要求,坚持路运并举、建管并重,由注重交通基础设施总量扩张转向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统筹区域和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切实做好“三个服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适度超前,持续发展。平稳较快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运输保障能力,优化交通结构,提升质量效率,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路运并举、建管并重,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统筹高速、干线和农村公路发展,统筹道路建设与道路运输,统筹城乡交通运输,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交通运输业协调发展。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深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各项改革,坚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以科技进步与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业,建立完善综合运输管理新体制、新机制,实现交通运输业创新发展。
———低碳环保,绿色发展。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继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强化节能减排,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交通运输业绿色发展。
———强化保障,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实现交通运输业安全发展。
(三)总体布局
———构建高效衔接、功能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布局原则,巩固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着力推进“米”字型运输通道建设,强化亚欧大陆桥通道、京广通道地位,完善东北西南向及东南西北向运输通道网络,改造提升地区性交通枢纽,强化与沿海地区和周边经济区域的交通联系,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覆盖城乡、联通内外、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公路网络体系。完善公路网络结构,强化高速、干线、农村公路之间的衔接,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内联外通,国、省干线公路覆盖产业集聚区和中心镇,农村公路骨干路网等级化、连通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内联外通、畅通中原的公路网络体系。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客运体系。城际间、省辖市与周边县(市)间、县乡间、新型农村社区间客运实现公交化、网络化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周边乡村延伸,城市客运与城际客运有效衔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
———构建现代化的物流体系。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重点推广利用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加强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等级和质量明显提升,养护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运输装备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运输组织不断优化,运输服务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安全监管、应急处置和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资源利用效率、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形成能力适应、服务优良、安全环保、保障有效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具体目标
1.基础设施
———全省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左右,构建畅通、安全、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600公里以上,其中八车道里程超过1000公里,车道里程达到3.4万公里以上;21条跨省通道全部打通,提前5年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基本实现所有县(市)20分钟上下高速公路。
———普通干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73万公里左右,国道调增到9300公里左右,省道调增到1.8万公里左右。其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万公里左右,5年净增5000公里左右。实现国道覆盖所有县(市),省道覆盖所有省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和中心镇。
———农村公路在22万公里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农村骨干路网达到等级公路标准。县(市)与周边县(市)之间的连接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乡镇与相邻乡镇之间的连接公路基本达到三级及以上,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四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同时,基本解决骨干路网上的危桥、宽路窄桥和有路无桥问题,农村公路养护达到常态化。
———二级及以上公路客运站达到235个。实现所有省辖市拥有1个以上一级客运站及适量的二级客运站,所有县(市)拥有1个二级客运站及适量的等级客运站,省规划的产业集聚区拥有等级客运站。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643公里,形成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4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
2.运输服务
———中高级营运客车比重达到85%以上,较“十一五”末提高22%。重型、专用、厢式货车比重分别达到25%、15%、20%,较“十一五”末分别提高3个、13个和12个百分点。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郑州市力争达到45%,洛阳市达到25%左右,其他省辖市达到15%以上。
———建制村、新型农村社区客运班车通达率基本达到100%,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更加完善。
3.安全应急
———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显著增强,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抢通时间不超过24小时,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2小时。
———基本建成覆盖全省高速公路网、重要干线公路和通航水域的应急保障网络,进一步提升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
———建成国家级区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
4.绿色交通
———与2005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0%和11%,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5%和16%。
———行业用能结构不断优化。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生产、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水平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程度显著提高。
———高速公路养护争取实现全部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
———国省干线公路改建项目老路利用率不低于75%。
专栏2 “十二五”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类别 | 指 标 | 2010年 | 2015年 |
基础 | 公路网总里程(万公里) | 24﹒5 | 25 |
高速公路里程(公里) | 5016 | >6600 | |
普通国省道里程(万公里) | 1﹒8 | 2﹒7 | |
农村公路里程(万公里) | 22 | 22 | |
二级以上公路客运站个数(个) | 195 | 235 | |
内河航道里程(公里) | 1439 | 1643 | |
运输 | 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 | 22、2和8 | 25、15和20 |
中高级客车比例(%) | 63 | 85 | |
运输 | 郑州、洛阳、其他省辖市公交出行分担率(%) | 26、≤15、≤10 | 45、≥25、≥15 |
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 | 98 | 100 | |
安全 | 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抢通时间(小时) | ≤24 | |
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小时) | ≤2 | ||
绿色 | 营运客、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 10、11 | |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下 | 15、16 | ||
国省干线公路改建项目老路利用率(%) |
| ≥75 | |
高速公路养护沥青路面废料再生利用率(%) |
| 100 |
(三)重点任务
1.积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交通网络化为重点,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强化公路、水路与铁路、民航以及城市道路之间的规划与建设衔接,优化综合运输布局;强化高速、干线、农村公路之间的有效衔接,城市内外道路建设的有效衔接;积极推进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强化城乡客运之间的衔接;搭建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提升我省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中的地位。
———巩固提升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强综合规划引导,按照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要求,把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统筹公路、铁路、航空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推进空路运输一体联程、货物多式联运。改造提升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三门峡、漯河、新乡等地区性交通枢纽,形成与郑州联动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
———建设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实施大交通大物流战略,建设以郑州为中心、地区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专业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支持郑州干线公路物流中心等建设。促进交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共建共享。大力发展专业物流,建设洛阳、安阳、商丘、濮阳、信阳、南阳等区域物流枢纽。积极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
2.继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养护管理
———公路方面。完善公路网规划,基本形成适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网结构明显趋于合理,城乡之间路网衔接更加顺畅。
高速公路。加快高速公路内联外通网络建设,重点加快西部山区通道建设,加强高速公路省际出口路段建设,实现与周边省份高速公路网的衔接。加快推进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河南段拓宽改造;积极推进河南濮阳至湖北阳新高速河南段、南林高速南乐至豫鲁省界段、山东梁山至山西高平高速范县至豫鲁省界段、德商高速范县段、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等具有省际运输通道功能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洛阳至栾川至西峡、洛阳至洛宁至卢氏、淮滨至息县、焦桐高速温县至汝州段公路等省内重要运输通道建设。调整高速公路规划(如增加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至尉氏至西华高速等),适时启动新增加密路段高速公路建设。
建设完成所有已规划高速公路项目,共新建1640公里(其中续建1010公里,新开工630公里);完成连霍和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共计770公里。估算总投资1000亿元。
普通干线公路。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组团式发展,完善普通干线公路规划,增加国省干线公路规模,加强新升级国省道改造,提升国省道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积极推进郑州至许昌等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构建“两干三城”(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和城际铁路、城际快速客运通道、城际快速物流通道)快速交通网。扩容改造现有的105、107、310等重要国道和部分交通拥挤路段。沿陇海、京广发展轴和“米”字型重点开发地带建设以二级及以上公路为主的快速通道。服务城市组团式发展,支持区域中心城市至周边县(市)、功能区之间以二级及以上公路为主的快速通道建设。改造产业集聚区连接道路,实现所有产业集聚区通过国省干线公路连通。加强南太行等旅游通道建设。加快干线公路低等级路段的升级改造,基本消除国省干线公路中的断头路、等外路。对现有国省道中穿越城市瓶颈路段按照“近城不进城”原则实施绕城改造,助推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县(市)在2012年实现20分钟上下高速公路。加强国省道沿线的便民服务、养护和应急救援、安保等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国省道服务水平。
普通干线公路建设规模为7200公里,其中国省道“二升一”改造2000公里,以二级公路为主改造国省道5200公里。估算总投资580亿元。
专栏3 普通国道网调整规划 截至2010年年底,我省普通国道共9条线,基本呈“五纵四横”格局(纵向即南北向通道,横向即东西向通道),总里程3634公里。“五纵”为G105、G106、G107、G207、G209,“四横”为G220、G310、311、G312。普通国道网连通我省16个省辖市、53个县(市),在6个省辖市和8个县(市)形成十字交叉。 国家普通国道网征求意见方案中我省境内共有“十一纵十一横”22条普通国道,规划总里程达到9300公里左右,是现有国道的2﹒6倍;基本实现所有县城通国道,在18个省辖市和56个县(市)(占52%)形成十字交叉。另有一条终点在我省境内、长度约54公里的纵向通道即从河北宁晋至我省鹤壁浚县的联络线。 |
农村公路。服务“三化”,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实现县县畅、乡乡联、社社通、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为目标,着力完善农村骨干路网,重点推进县乡公路及配套大中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质量,优先建设通新型农村社区公路,支持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农、林场道路,解决乡镇及建制村级农、林场通达问题。加强国防公路和部队进出道路建设。积极支持旅游公路尤其是红色旅游公路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完善农村公路的安保和防护措施,提高农村公路抗自然灾害能力。基本实现农村公路由“通达”向“通畅”转变。
农村公路新改建4万公里(其中县乡公路1.9万公里,村道2.1万公里)、新改建桥梁18万延米。估算总投资365亿元。
专栏4 农村公路骨干路网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村建设以实现县县畅、乡乡联、社社通、农村骨干路网等级化为目标。“县县畅”是指县(市)与周边县(市)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乡乡联”是指乡镇与相邻乡镇之间基本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连接;“社社通”是指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四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农村公路骨干路网规划总规模5﹒3万公里,其中利用国省干线公路1﹒6万公里,农村公路3﹒7万公里(县道1﹒8万公里,乡道1﹒6万公里,村道0﹒3万公里,新建道路280公里)。 “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18900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县道6850公里,乡道10080公里,村道1970公里(含新建280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6750公里,三级公路10680公里,四级公路1470公里。需要配套新建或改造大中桥18万延米。 |
———运输站场方面,积极推进郑州东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改造,加快郑州、洛阳等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的客运枢纽站建设。支持公路、轨道、城市公交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继续加强各省辖市、县(市)客运站升级改造。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改造、整合现有货运枢纽站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货运站场向物流园区转型,推动公路货运枢纽站场与港口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铁路集装箱站场统一规划建设,促进其与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商贸市场等有效对接。
估算总投资40亿元。
———内河水运方面,积极发展内河航运,加快淮河、沙颍河、涡河、沱浍河航运开发,形成4条通江达海的水上通道。建设完成涡河、沱浍河、沙颍河漯河至周口段航运开发工程。开展沙颍河周口至省界段升级改造、沙河漯河至平顶山(张徐)段、洪河、淮河息县至淮滨段、唐河、黄河小浪底库区二期、三门峡库区等航运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及航运开发。
估算总投资40亿元。
专栏5 “十二五”水运开发建设项目 “十二五”时期我省水运续建项目主要为涡河航运开发建设一期工程,新开工建设项目主要为涡河航运开发河南段二期工程,建设四级航道29公里及配套设施;沱浍河航运开发(河南段一期)大青沟及浍河段建设工程,建设四级航道31﹒7公里及配套设施;沱浍河航运开发(河南段一期)沱河段建设工程,建设四级航道53﹒83公里及配套设施;沙颍河周口至逍遥段航运开发工程,建设四级航道55﹒9公里及配套设施;沙颍河逍遥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建设四级航道28公里及配套设施。开展沙颍河周口至省界段升级改造、沙河漯河至平顶山(张徐)段、洪河、淮河息县至淮滨段、唐河、黄河小浪底库区二期、三门峡库区等航运建设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十二五”末期开工建设。推进贾鲁河综合治理及航运开发。 |
———养护与管理方面,加强对公路、水路的科学性、及时性、预防性养护。加强公路运营服务管理,不断提高公路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路政执法和公路保护工作力度。
3.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强化运输组织,全面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
———运输装备方面,引导营运车船向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适用、经济型客车。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等专用运输车辆和多轴重型车辆,重点推进营运货车重型化、轻质化、标准化。
———城乡客运一体化方面,大力发展城际公共交通,加强专用候车厅和换乘枢纽建设,加快完善中原城市群内城际公共交通网络。按“六化”标准(农村客运网络化、经营主体集约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站点管理规范化、运营模式公交化、运力投放科学化)推进发展县域内农村客运。
———交通物流现代化方面,加快建设具有仓储、运输、包装、配送、交易等综合功能的现代物流基地,引导物流企业落户。大力采用先进运输组织方式,重点发展快速货物运输、专业化运输、集装箱运输等专项特种运输。加强物联网、车联网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建设。
———运输市场管理方面,以安全、节能减排和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环境建设,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制度。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对道路运输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和从业人员的诚信考核。
4.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强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理念,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结构,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汽车管理。
———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方面,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交线路覆盖率,探索发展快速公共交通(BRT),建设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出租客运为补充高效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着力提供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公共交通站场设施方面,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停车场、首末站和港湾式停靠站等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公共交通站场配套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车辆方面,进一步增加运力、优化车辆结构,提升运输装备水平,加快现有车辆更新改造步伐,鼓励使用中高档、节能、环保型等新型城市公共交通车辆。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方面,加快制订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标准和规范,建立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和公共交通价格形成机制。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监管。———出租汽车管理方面,建立出租汽车行业稳定、规范、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运营管理,维护出租汽车市场秩序。
5.强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强力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着力增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
———体制机制建设方面,建立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监管网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应急协调机制和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应急保障机制。
———安全应急设施设备建设方面,继续实施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危桥和渡口改造工程、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完善客运站的安保和反恐设施设备。建设省级公路水路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省级交通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高速公路应急保障物资储备点。重点建设国家级区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建设省级水上交通应急搜救机构。
专栏6 国家级区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 河南省国家级区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是交通运输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的10个左右国家级区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和路网协调中心之一。其核心服务范围为:以郑州为中心,以6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包括河南省全省和河北、山西、安徽、山东、湖北、陕西六省的59个地市。其功能定位为:区域公路交通应急设备物资储备和管理的有效载体,区域公路交通应急队伍建设和定期培训演练的有效载体,平急结合、常态路网协调机制建设和运作平台 具体建设目标包括:(一)集中储备适应性强和机动性强的道路抢通、桥梁抢险、综合保障等设备及物资。(二)建设专业化、现代化应急基础设施,实现仓储、维修、培训、演练设施一体化配备。(三)建设专兼结合、平急结合的公路交通应急抢险队伍,全面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应急能力显著提升。(四)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实现路网管理中日常协调及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大幅度降低区域路网大范围阻塞事件发生概率。 |
———预案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和应急体系。明确预案实施主体,构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队伍和运输能力建设方面,加强专业和兼职交通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应急运力的储备和征用制度以及经费保障机制。
6.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加快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以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重点,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展交通循环经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节能减排方面,积极推进中原绿色客运新干线工程建设,支持省内客运车辆低碳化改造;严格落实营运车辆油耗准入制度,鼓励推广使用低排放车辆。加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快高速公路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与推广。建立完善交通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加强引导,倡导公众选择节能环保的公共交通出行。
专栏7 “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为确保我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实现,重点实施十大工程: (一)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示范工程; (二)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准入与退出工程; (三)公路甩挂运输节能减排试点工程; (四)绿色驾驶工程; (五)内河振兴工程; (六)节能与新能源车辆推广示范工程; (七)智能交通节能减排工程; (八)节能型公路工程; (九)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十)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建设工程。 |
———环境保护方面,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贯穿交通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优化公路建设路线,合理避绕生态敏感区。公路建设尽量拟合原地形,减少高填深挖,减少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注重生态修复,有效改善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功能。
———资源利用方面,统筹利用线位资源,优化路线方案,合理确定建设规模,鼓励利用老路改扩建。推行适应节约土地要求的技术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大力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动钢材、沥青等资源再生利用,发展交通循环经济。
7.着力抓好科技、教育和信息化建设
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用科学技术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业。加强交通行业急需人才教育培养。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全面推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交通运输现代化。
———科技进步方面,以行业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和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支撑,在重点研究领域实现新突破,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完善行业技术标准规范体系,促进行业科技持续进步与创新。
专栏8 “十二五”时期重点研发方向 “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展构建中原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研究。紧密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发展需求,以实用性、前瞻性技术为主,开展六大领域系统性研究,力争取得重要突破,显著提升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与现代物流发展研究;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管理研究; (三)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指挥保障体系研究; (四)交通运输行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发展研究; (五)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 (六)交通运输科学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交通教育方面,加快实施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加强实习实训和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交通院校的办学质量。重点加强综合运输方面人才的培养,建立交通运输业人才支撑体系。
———信息化方面,努力打造“智能交通”,加快交通信息资源整合步伐,建设我省交通运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交通运输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平台、行业运行状态监测与分析决策系统、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等信息系统,加强路网管理、道路运输、科技教育、水上安全等业务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开发和应用,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交通政务网站。
专栏9 “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信息化重点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系统整合和跨部门业务协同,提高行业管理、公共服务、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的信息化水平。着重开展十项重点工程建设: (一)全省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工程; (二)全省公路水路安全畅通和应急处置系统; (三)全省智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四)城市智能交通试点工程; (五)全省区域性公路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六)全省交通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七)全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 (八)全省治理车辆非法超限运输信息系统联网工程; (九)全省公路水路建设与运输市场信用管理系统; (十)综合运输枢纽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 |
“十二五”期间,科技、信息及安全应急等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估算总投资20亿元。
“十二五”期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预计为2045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公益性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补贴力度。同时,进一步拓宽融资领域,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
———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大对我省高速公路、普通干线公路、粮食主产区农村公路和黄河滩区防汛道路、枢纽站场、内河航运等方面专项建设资金的投入。
(二)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深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落实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职责。进一步建立完善协调工作机制,重点推进综合运输通道的优化和综合运输枢纽的建设。
———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交通运输部门统一管理全域公路网络的职责,按照层级清晰、权责对等的原则,明确管理主体,调整完善国省干线公路管理体制。
———完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加快完善客运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明确管理层级和职责。转变道路运输管理职能,强化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切实履行出租汽车客运、城市公交客运、机动车租赁和地铁、轨道交通运营及物流市场管理职责。
———完善安全应急协调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应急指挥协调、沟通合作、信息报告、督查和监督、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征用补偿、预测预警、部门协调、跨省合作、调查评估等运行机制建设。
(三)加强规划指导
———抓住国家调整国家公路网布局规划的机遇,扩大我省普通国道网规模;优化省道布局,研究高速公路网加密方案,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统筹衔接,提高国省道覆盖程度。加强对各地农村公路网规划编制的指导和管理。
———做好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做好与国土资源、水利、环保等部门的衔接工作。
(四)努力扩大资金来源
———继续实行并完善收费公路筹资政策,以市场化运作为主、政府补助引导为辅筹措高速公路建设资金。按照“严格准许、公开透明、动态监控”的原则,完善以高速公路为主的收费公路体系、以二级公路为主的非收费公路体系;进一步研究完善收费公路政策。
———积极探索利BT(建设—移交)模式建设高速公路、干线公路。
———探索发行省级交通发展债券,用于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内河航道、客运站场等建设和养护。
———加大经营性交通设施投融资市场化改革力度,以政府财政投资为引导,努力用市场的方法、资本运作的手段,吸引资金、土地等资源更多地投向物流园区、港口码头等。
(五)加强法制和执法队伍建设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路路政、水路交通管理等方面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工作;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管理立法研究工作。
———加强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制度建设。研究出台“两型”行业建设和交通物流现代化的政府资金引导补助政策,加强综合执法、路政管理、超限超载治理、运输企业诚信考核、市场准入和退出等行业管理方面的制度研究和政策制定。
———深入推进交通依法行政工作。加强法制宣传,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行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体系,推进交通建设工程管理等依法行政工作,形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监督长效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完善复议基层工作机制。
———加强执法队伍管理。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推进执法信息化工程,加强执法形象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使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在全行业得到充分认同,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形象。
专栏10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本质体现和主要载体,基本内容包括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职业道德共五个方面。 行业核心价值观:人便于行,货畅其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行业使命:发展现代交通,做到“三个先行”、做好“三个服务”。 共同愿景: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让交通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 交通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 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
———广泛开展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学先进、树新风、建体系、创一流”活动,组织开展河南交通运输文化“双十双百”活动,力争到“十二五”末,打造10个在全省叫得响的交通运输文化品牌、10家交通运输文化示范单位,创建100个省部级交通运输文明单位(集体),树立100名省部级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典型,进一步塑造和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形象。积极建设河南交通博物馆和桥梁博物馆。
———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加强对行业不正之风的监督治理,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优质廉政工程创建活动。
———加强新闻宣传。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加快建立信息畅通、协调配合、反应迅速的宣传工作机制。加强新闻宣传体系建设,规范新闻发布工作机制,建设及时畅通的新闻宣传信息网络。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扩大公众、社会和新闻舆论的知情权、监督权。